第2章 市政府办的“刺头”

关灯
他磨磨蹭蹭,拖到截止时间才交上去,内容平铺直叙,毫无文采可言。

    让他去其他部门送个文件,他能在路上“迷路”半个钟头。

    开会时,他永远缩在角落,双目无神,魂游天外。

     他心念念的,是他的商业蓝图。

    利用午休时间,他偷偷翻看从图书馆借来的《市场经济概论》《股票知识与实战》,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勾勒着他的“首富之路”。

    他盘算着,只要熬过几个月,攒下点工资,就立刻辞职南下发财。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天,科里接到一个紧急任务。

    省里要求上报一份关于山阳市国有企业改革现状、问题及下一步思路的专题报告,时间紧,任务重,要求有情况、有分析、有见地。

    王科长把任务交给了笔杆子最硬的老黄主笔,让秦墨和小张协助收集整理基础材料。

     一连几天,老黄查资料、跑调研、开夜车,熬得眼睛通红,终于拿出了一份初稿。

    科务会上讨论时,王科长让大家畅所欲言,提提意见。

     大家都表示写得很好,结构严谨,数据翔实。

    轮到秦墨时,他正盘算着深发展股票的走势,被王科长点名,愣了一下,随口敷衍道:“挺好的,我没意见。

    ” 王科长眉头微皱,似乎对他的态度有些不满意,特意追问:“小秦,你是高材生,看问题应该有独到之处。

    大胆说,集思广益嘛。

    ” 秦墨心里一阵烦躁,只想赶紧结束这无聊的会议。

    他瞥了一眼稿子,想起前世记忆中,山阳市国企改革后来走过的一些弯路,以及几年后才会被重视的“抓大放小”、“股份制改造”等思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夹杂着卖弄的冲动,让他脱口而出: “要我说,这稿子四平八稳,但没啥用。

    问题分析隔靴搔痒,对策建议老生常谈。

    比如,光说‘解放思想’,怎么解放?现在下面厂子最头疼的是‘婆婆’太多,管得死,产权不清,责任不明。

    报告里敢提‘产权改革’吗?敢建议对那些救不活的小厂子,干脆拍卖、租赁或者破产吗?还有,总说要减轻负担,富余人员怎么办?能不能提一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不敢触及核心矛盾的报告,写得再花团锦簇,也是废纸一堆。

    ” 他这番话,夹杂着来自未来的超前观点和几分故意为之的尖锐,像一颗冷水滴进了滚油锅,办公室里瞬间鸦雀无声。

     老黄的脸一下子涨红了,感觉受到了莫大的羞辱。

    小张和小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