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老笔杆子的惊叹

关灯
然而,王科长的目光还是在办公室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了试图把自己缩成一团的秦墨身上。

     “小秦啊,”王振山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你上次关于国企改革的那些想法,虽然……尖锐了点,但说明你脑子活,喜欢思考。

    这份关于民营经济的材料,你也看看,从年轻人的角度,有没有什么新鲜的想法?随便说说,集思广益嘛。

    ” 秦墨心里叫苦不迭,连忙摆手:“科长,您可别抬举我了。

    我那就是瞎说八道,当不得真。

    这么重要的报告,还得靠黄老师这样的老笔杆子掌舵,我水平不够,不敢乱说。

    ”他态度诚恳,把自己贬低得一钱不值。

     老黄闻言,抬头看了秦墨一眼,眼神复杂,没说话,又低头看向稿纸。

     王科长却笑了笑:“哎,年轻人不要妄自菲薄。

    就当是学习,你也看看资料,了解一下当前的情况。

    说不定有什么灵光一现呢?”他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

     秦墨无奈,只好接过王科长递过来的一摞文件和简报,硬着头皮翻看起来。

    上面的数据和观点,在他这个来自未来的人看来,实在是保守得可怜,条条框框束缚太多。

     他一边看,一边心里疯狂吐槽。

    可看着老黄愁眉不展、王科长殷切期望的样子,再想到自己那可怜的存款和遥遥无期的“首富梦”,一种难以言喻的冲动又冒了出来。

    或许……稍微点拨一下,既解决了科室的难题,也算做了件“好事”?反正最后执笔的是老黄,功劳是他的,自己深藏功与名,应该……不会引起太大注意吧? 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以及潜意识里或许还残留的一丝对公共事务的本能关切,开始悄悄蚕食他“坚决摆烂”的决心。

     下班铃响,同事们陆续离开。

    秦墨磨蹭到最后,办公室里只剩下他和仍在挑灯夜战的老黄。

    昏黄的灯光下,老黄的身影显得有些佝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墨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拿起笔,在一张废稿纸的背面,飞快地写下了几行字: “或可参考思路:1.强调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活跃市场、填补公有制空白方面的‘鲶鱼效应’。

    2.建议提及‘放心、放手、放活’的扶持原则(可简化提法)。

    3.对策部分,可尝试建议简化审批程序、拓宽融资渠道(如探讨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之可行性?)、加强产权保护(虽难,但可试探性提及)。

    4.注意与‘公有制为主体’的基调保持衔接,措辞可考虑‘探索’、‘试行’等。

    ” 他写得很简略,用的都是这个时代可能接受或至少不会引起太大反感的词语,但核心观点已经蕴含其中。

    写完,他像做贼一样,迅速将纸条塞进老黄那一堆参考资料的最下面,然后心虚地溜出了办公室。

     第二天,秦墨惴惴不安,生怕老黄或者王科长拿着纸条来质问。

    然而一天平静度过,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