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涟漪微漾

关灯
第八章:涟漪微漾 省发改委的调研汇报结束已有一周,秦墨的生活似乎重归平静,但水面之下,涟漪微漾。

     周一的科室例会,气氛明显不同。

    王科长传达完日常工作时,特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在秦墨脸上停留了片刻,语气平和却带着分量:“上次省里‘九五’计划思路的汇报,领导们总体是肯定的。

    特别是关于优化创业环境、培育新增长点的部分,认为有见地,切合改革方向。

    秦墨同志这次临危受命,表现不错,为科室,也为市里争了光。

    ” 这话一出,小张和小李都看向秦墨,眼神里多了几分以往没有的佩服,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

    老黄虽然病休未归,但王科长这番话,无疑是在科室内部为秦墨初步“正名”。

    秦墨连忙谦逊地低下头,说着“都是科长领导有方,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心里却明白,这把“火”算是把自己在综合科的位置烤得有点烫了。

     接下来的几天,秦墨能感觉到一些微妙的变化。

    其他科室相熟的年轻人见他,打招呼时会更认真地问声“秦哥好”。

    去秘书科送文件,那位平时不太抬眼的副科长也会主动丢根烟过来,随口聊两句“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都暗示着他在这个大院里的“能见度”正在悄然提升。

     然而,秦墨内心深处对体制的疏离感并未消减。

    他一面应对着这些官场涟漪,一面更坚定地谋划着自己的“经济基础”。

    他利用午休和下班后的时间,更加系统地梳理记忆中的经济信息。

    他弄了个新的硬壳笔记本,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符号和缩写,记录下未来几年重要的政策节点、有潜力的行业以及关键的城市发展区域。

    他告诫自己,官场上的虚名如浮云,唯有掌握实实在在的资本,才能拥有真正的选择权。

     周末,秦墨回了趟家。

    说是家,其实是城郊结合部一片老旧的单位宿舍楼。

    他的父亲秦志刚是市农机厂的老技工,厂子效益这几年已是王小二过年。

    母亲张爱珍在街道居委会工作,收入微薄但稳定。

     逼仄的筒子楼里弥漫着油烟和公共厕所混合的气味。

    秦墨推开家门时,母亲正戴着老花镜在缝纫机前改一件旧衣服,父亲则闷头在阳台修理一个怎么看都该报废的半导体收音机。

     “小墨回来啦?”张爱珍放下手里的活,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起身就去张罗吃的,“还没吃饭吧?妈给你下碗面条,卧俩鸡蛋!” 秦志刚只是从老花镜上方抬了抬眼,“嗯”了一声,又继续捣鼓他那堆零件。

    父子间话向来不多。

     饭桌上,张爱珍免不了又提起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市政府好好干,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