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省城借调与感情升温
关灯
小
中
大
第十七章:省城借调与感情升温
秦墨站在省发改委大楼前,深吸了一口气。
这栋八层高的苏式建筑庄严而肃穆,门前悬挂的国徽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他整理了一下崭新的中山装——这是母亲特意为他赶制的,说是去省里工作不能穿得太寒酸。
“秦墨同志吧?我是综合处的小李,赵处长让我来接您。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热情地迎上来。
秦墨跟着小李走进大楼,感受着与山阳市政府截然不同的氛围。
这里更加安静,走廊上的人们步履匆匆,见面只是点头示意,少有寒暄。
赵志强的办公室在五楼,见到秦墨,他立即起身握手:“欢迎欢迎!委领导对你的到来很重视,特意安排你参与全省国企改革试点总结工作。
” 接下来的半天,赵志强带着秦墨熟悉环境,介绍同事。
秦墨敏锐地察觉到一些微妙的目光——好奇,审视,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排斥。
他明白,自己这个从地方来的“借调干部”,在省直机关难免会被另眼相看。
“小秦,省里和基层工作方式不太一样。
”赵志强私下提醒他,“这里更注重程序和规范,说话办事都要多斟酌。
” 秦墨点头称是。
他深知,在省发改委这样的核心部门,一言一行都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安顿下来的第一个周末,秦墨给林芷若写了第一封信。
他详细描述了省城的生活,工作的挑战,以及对她的思念。
信寄出后,他数着日子等待回信。
周三下午,秦墨终于收到了来自山阳的回信。
信封上是林芷若清秀的字迹,里面除了回信,还有一张她站在图书馆前的照片。
照片上的她微笑着,眼神温柔。
“秦墨:见信如面。
得知你已安顿下来,我很高兴。
省城机会多,但压力也大,望你保重身体...图书馆最近在整理地方文献,我发现了一些关于山阳经济发展史的资料,或许对你的工作有帮助...” 随信附来的还有几页她亲手抄录的资料摘要。
秦墨抚摸着信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在这个没有手机和电子邮件的年代,书信往来显得格外珍贵。
从此,每周通信成了两人之间的默契。
林芷若在信中不仅关心他的生活,还经常分享阅读心得,甚至对一些经济政策提出独到见解。
秦墨发现,这个看似安静的女孩,其实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
“今天读到一篇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文章,作者认为‘离土不离乡’的模式有其局限性。
我在想,山阳是否也可以探索更开放的发展路径...” 读着这样的文字,秦墨不禁微笑。
林芷若的思考,竟然与他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不谋而合。
在省发改
这栋八层高的苏式建筑庄严而肃穆,门前悬挂的国徽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他整理了一下崭新的中山装——这是母亲特意为他赶制的,说是去省里工作不能穿得太寒酸。
“秦墨同志吧?我是综合处的小李,赵处长让我来接您。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热情地迎上来。
秦墨跟着小李走进大楼,感受着与山阳市政府截然不同的氛围。
这里更加安静,走廊上的人们步履匆匆,见面只是点头示意,少有寒暄。
赵志强的办公室在五楼,见到秦墨,他立即起身握手:“欢迎欢迎!委领导对你的到来很重视,特意安排你参与全省国企改革试点总结工作。
” 接下来的半天,赵志强带着秦墨熟悉环境,介绍同事。
秦墨敏锐地察觉到一些微妙的目光——好奇,审视,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排斥。
他明白,自己这个从地方来的“借调干部”,在省直机关难免会被另眼相看。
“小秦,省里和基层工作方式不太一样。
”赵志强私下提醒他,“这里更注重程序和规范,说话办事都要多斟酌。
” 秦墨点头称是。
他深知,在省发改委这样的核心部门,一言一行都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安顿下来的第一个周末,秦墨给林芷若写了第一封信。
他详细描述了省城的生活,工作的挑战,以及对她的思念。
信寄出后,他数着日子等待回信。
周三下午,秦墨终于收到了来自山阳的回信。
信封上是林芷若清秀的字迹,里面除了回信,还有一张她站在图书馆前的照片。
照片上的她微笑着,眼神温柔。
“秦墨:见信如面。
得知你已安顿下来,我很高兴。
省城机会多,但压力也大,望你保重身体...图书馆最近在整理地方文献,我发现了一些关于山阳经济发展史的资料,或许对你的工作有帮助...” 随信附来的还有几页她亲手抄录的资料摘要。
秦墨抚摸着信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在这个没有手机和电子邮件的年代,书信往来显得格外珍贵。
从此,每周通信成了两人之间的默契。
林芷若在信中不仅关心他的生活,还经常分享阅读心得,甚至对一些经济政策提出独到见解。
秦墨发现,这个看似安静的女孩,其实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
“今天读到一篇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文章,作者认为‘离土不离乡’的模式有其局限性。
我在想,山阳是否也可以探索更开放的发展路径...” 读着这样的文字,秦墨不禁微笑。
林芷若的思考,竟然与他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不谋而合。
在省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