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闲居琐事
关灯
小
中
大
火把寨的惊天血案,随着木景云被木府亲兵押解回丽江城候审,终于告一段落。
连日来的奔波劳神、殚精竭虑,让张绥之身心俱疲。
回到丽江城家中后的头两日,他几乎是足不出户,除了必要的晨起问安、用膳歇息,便是窝在自己的书房里,或翻阅带来的闲书杂记,或临帖静心,偶尔与姐姐张雨疏说些家常闲话,刻意地将那些惊心动魄的案情细节暂时抛诸脑后,享受着难得的宁静。
然而,这份宁静之下,却潜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
朝廷的任命文书,迟迟未至。
虽说新科进士候补待缺,等上数月乃至半年都是常事,但张绥之少年得意,心气正高,眼见同年们已有不少人得了实缺,或入翰林,或放知县,自己却依旧闲居家中,难免有些心浮气躁,如同宝剑藏于匣中,渴望着出鞘锋芒。
这焦躁,并非全为功名。
张绥之心里清楚,自己年少登科,才华横溢,外表俊朗,家世清贵,可谓前途无量。
只要自己不行差踏错,按部就班,即便将来做不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阁臣,稳稳当当地一步步往上攀爬,最终位列三品侍郎、成为一部堂官,也绝非难事。
这样的条件,在时人眼中,简直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乘龙快婿。
因此,尽管明朝不似前朝那般盛行“榜下捉婿”的风气,但自张绥之金榜题名、名字传回丽江的那一日起,张家那不算特别宽敞的门槛,就几乎要被络绎不绝的媒婆踏破了。
这些媒人,个个舌灿莲花,带来的女方条件也一个比一个显赫:有手握实权的西南地方重臣家待字闺中的千金,有辖地千里、势力盘根错节的土司家娇蛮可爱的郡主,有清贵无比、家学渊源的翰林学士家的才女,甚至还有远在南京、北京,根基深厚的勋臣世家递来的橄榄枝。
真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有趣的是,张雨疏自己尚是云英未嫁之身,却对这些上门为弟弟提亲的媒婆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她仿佛将挑选弟媳当成了眼下最重要的事业,每每有媒人登门,她必定亲自出面接待,细细询问女方家世、品貌、才情,听得津津有味,时而点头,时而蹙眉,那认真的架势,比她自己相亲还要上心几分。
事后,她还会拉着张绥之,兴致勃勃地分析各家优劣,畅想未来弟媳过门后的种种情景,直把张绥之听得面红耳赤,哭笑不得,只能寻个借口狼狈逃开。
“绥之,你看永昌府刘同知家的小姐如何?听说知书达理,女红极好……” “哎呀,还是孟定御夷府那位土司家的郡主更有意思,性子活泼,还能带些陪嫁的土兵来,多威风!” “要我说,京城李翰林家那位才女最好,书香门第,将来生的孩子也聪明……” 张雨疏乐此不疲,张绥之却是一个头两个大。
他并非不谙世事,也知男大当婚之理,但此刻他心系前程,志在四方,实在不愿过早被婚姻束缚。
更何况,见识了火把寨那般自由奔放的天地,见识了花翎、阿依朵那样鲜活灵动的女子,他对那些高门大户里规行矩步、教养得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大家闺秀,难免少了几分兴趣。
只是这些心思,却不好对一心为他着想的姐姐明言,只能含糊应付。
就在这略显平淡又带着些许焦灼的闲居日子里,火把寨案件的风声,终究还是不可避免地传到了丽江木府的最高层耳中。
木府摄政夫人纳西月皎,这位执掌木氏大权、精明干练的女中豪杰,平日里政务繁忙,对于下属土司寨子中发生的命案,通常只看重最终结果是否影响稳定、凶
连日来的奔波劳神、殚精竭虑,让张绥之身心俱疲。
回到丽江城家中后的头两日,他几乎是足不出户,除了必要的晨起问安、用膳歇息,便是窝在自己的书房里,或翻阅带来的闲书杂记,或临帖静心,偶尔与姐姐张雨疏说些家常闲话,刻意地将那些惊心动魄的案情细节暂时抛诸脑后,享受着难得的宁静。
然而,这份宁静之下,却潜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
朝廷的任命文书,迟迟未至。
虽说新科进士候补待缺,等上数月乃至半年都是常事,但张绥之少年得意,心气正高,眼见同年们已有不少人得了实缺,或入翰林,或放知县,自己却依旧闲居家中,难免有些心浮气躁,如同宝剑藏于匣中,渴望着出鞘锋芒。
这焦躁,并非全为功名。
张绥之心里清楚,自己年少登科,才华横溢,外表俊朗,家世清贵,可谓前途无量。
只要自己不行差踏错,按部就班,即便将来做不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阁臣,稳稳当当地一步步往上攀爬,最终位列三品侍郎、成为一部堂官,也绝非难事。
这样的条件,在时人眼中,简直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乘龙快婿。
因此,尽管明朝不似前朝那般盛行“榜下捉婿”的风气,但自张绥之金榜题名、名字传回丽江的那一日起,张家那不算特别宽敞的门槛,就几乎要被络绎不绝的媒婆踏破了。
这些媒人,个个舌灿莲花,带来的女方条件也一个比一个显赫:有手握实权的西南地方重臣家待字闺中的千金,有辖地千里、势力盘根错节的土司家娇蛮可爱的郡主,有清贵无比、家学渊源的翰林学士家的才女,甚至还有远在南京、北京,根基深厚的勋臣世家递来的橄榄枝。
真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有趣的是,张雨疏自己尚是云英未嫁之身,却对这些上门为弟弟提亲的媒婆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她仿佛将挑选弟媳当成了眼下最重要的事业,每每有媒人登门,她必定亲自出面接待,细细询问女方家世、品貌、才情,听得津津有味,时而点头,时而蹙眉,那认真的架势,比她自己相亲还要上心几分。
事后,她还会拉着张绥之,兴致勃勃地分析各家优劣,畅想未来弟媳过门后的种种情景,直把张绥之听得面红耳赤,哭笑不得,只能寻个借口狼狈逃开。
“绥之,你看永昌府刘同知家的小姐如何?听说知书达理,女红极好……” “哎呀,还是孟定御夷府那位土司家的郡主更有意思,性子活泼,还能带些陪嫁的土兵来,多威风!” “要我说,京城李翰林家那位才女最好,书香门第,将来生的孩子也聪明……” 张雨疏乐此不疲,张绥之却是一个头两个大。
他并非不谙世事,也知男大当婚之理,但此刻他心系前程,志在四方,实在不愿过早被婚姻束缚。
更何况,见识了火把寨那般自由奔放的天地,见识了花翎、阿依朵那样鲜活灵动的女子,他对那些高门大户里规行矩步、教养得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大家闺秀,难免少了几分兴趣。
只是这些心思,却不好对一心为他着想的姐姐明言,只能含糊应付。
就在这略显平淡又带着些许焦灼的闲居日子里,火把寨案件的风声,终究还是不可避免地传到了丽江木府的最高层耳中。
木府摄政夫人纳西月皎,这位执掌木氏大权、精明干练的女中豪杰,平日里政务繁忙,对于下属土司寨子中发生的命案,通常只看重最终结果是否影响稳定、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