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家宴与别离
关灯
小
中
大
张绥之怀揣着那封沉甸甸的、来自摄政夫人纳西月皎的亲笔信,以及吏部那份决定他前程的任职文书,步履略显沉重却又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回到了家中。
刚踏进家门,早已等候多时的父亲张远亭和母亲王氏便迎了上来。
张远亭虽竭力保持着为人父的沉稳,但眼中闪烁的欣慰与激动却难以掩饰。
他接过儿子递来的文书,仔细端详着吏部鲜红的印章,连连点头,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声音带着些许哽咽:“好!好!绥之,我儿果然没有让为父失望!进京观政,这是极好的起点!望你戒骄戒躁,勤勉任事,光耀门楣!” 母亲王氏则是喜极而泣,一边用帕子擦拭着眼角,一边拉着儿子的手,上下打量,絮絮叨叨地嘱咐个不停:“这一去京城,山高路远,身边也没个知冷知热的人照顾……听说京城冬天冷得厉害,夏天又燥热,吃的也不比家里……你可要当心身体,按时吃饭,莫要熬夜用功……” 姐姐张雨疏站在父母身后,脸上也洋溢着由衷的喜悦,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与不舍。
她笑着打断母亲的唠叨:“娘!绥之是去做官,又不是去受苦!您就别瞎操心了!咱们绥之这么聪明,肯定能照顾好自己!”她走到张绥之面前,替他理了理方才在木府因紧张而有些微皱的衣领,语气轻快却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臭小子,真有你的!这么快就要飞走了!到了京城,可别忘了给家里写信,也别忘了……你还有个没出嫁的姐姐等着你给她撑腰呢!” 一家四口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憧憬中,客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连下人们也都喜气洋洋,为主家少爷的高升而感到与有荣焉。
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便被一阵清脆而急促的脚步声和少女银铃般的笑语打断。
只见阿诗玛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熟悉的身影——正是花翎和阿依朵! 与几日前在火把寨时的野性装扮不同,今日二女显然经过了一番精心打扮。
虽未完全换上汉家女子的襦裙,但也穿了更为精致合身的窄袖束腰胡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戴着银饰,脸上薄施脂粉,少了几分山野之气,多了几分俏丽明媚。
她们一见到张绥之,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如同两只欢快的小鹿,不顾厅中还有张家父母在场,便欢呼着扑了过来,一左一右地拉住了张绥之的胳膊。
“绥之哥哥!我们来了!” “阿诗玛头目说你要去京城了,是真的吗?” 张绥之被她们的热情弄得有些窘迫,尤其是在父母面前,脸上不由得泛起红晕,连忙轻轻挣脱,低声道:“花翎,阿依朵,别闹,我爹娘在呢。
” 张远亭和王氏见到这两个容貌俏丽、举止却大胆泼辣的部落少女,先是愣了一下,随即互相对视一眼,眼中都露出了了然和些许无奈的笑意。
他们早已从儿子和女儿口中听说了
刚踏进家门,早已等候多时的父亲张远亭和母亲王氏便迎了上来。
张远亭虽竭力保持着为人父的沉稳,但眼中闪烁的欣慰与激动却难以掩饰。
他接过儿子递来的文书,仔细端详着吏部鲜红的印章,连连点头,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声音带着些许哽咽:“好!好!绥之,我儿果然没有让为父失望!进京观政,这是极好的起点!望你戒骄戒躁,勤勉任事,光耀门楣!” 母亲王氏则是喜极而泣,一边用帕子擦拭着眼角,一边拉着儿子的手,上下打量,絮絮叨叨地嘱咐个不停:“这一去京城,山高路远,身边也没个知冷知热的人照顾……听说京城冬天冷得厉害,夏天又燥热,吃的也不比家里……你可要当心身体,按时吃饭,莫要熬夜用功……” 姐姐张雨疏站在父母身后,脸上也洋溢着由衷的喜悦,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与不舍。
她笑着打断母亲的唠叨:“娘!绥之是去做官,又不是去受苦!您就别瞎操心了!咱们绥之这么聪明,肯定能照顾好自己!”她走到张绥之面前,替他理了理方才在木府因紧张而有些微皱的衣领,语气轻快却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臭小子,真有你的!这么快就要飞走了!到了京城,可别忘了给家里写信,也别忘了……你还有个没出嫁的姐姐等着你给她撑腰呢!” 一家四口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憧憬中,客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连下人们也都喜气洋洋,为主家少爷的高升而感到与有荣焉。
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便被一阵清脆而急促的脚步声和少女银铃般的笑语打断。
只见阿诗玛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熟悉的身影——正是花翎和阿依朵! 与几日前在火把寨时的野性装扮不同,今日二女显然经过了一番精心打扮。
虽未完全换上汉家女子的襦裙,但也穿了更为精致合身的窄袖束腰胡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戴着银饰,脸上薄施脂粉,少了几分山野之气,多了几分俏丽明媚。
她们一见到张绥之,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如同两只欢快的小鹿,不顾厅中还有张家父母在场,便欢呼着扑了过来,一左一右地拉住了张绥之的胳膊。
“绥之哥哥!我们来了!” “阿诗玛头目说你要去京城了,是真的吗?” 张绥之被她们的热情弄得有些窘迫,尤其是在父母面前,脸上不由得泛起红晕,连忙轻轻挣脱,低声道:“花翎,阿依朵,别闹,我爹娘在呢。
” 张远亭和王氏见到这两个容貌俏丽、举止却大胆泼辣的部落少女,先是愣了一下,随即互相对视一眼,眼中都露出了了然和些许无奈的笑意。
他们早已从儿子和女儿口中听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