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访村长谋建铁铺,寻匠才欲拓工坊

关灯
夕阳把秦源村的炊烟染成金红色时,秦羽提着两罐新熬的白糖,往村长秦老栓家走。

    罐口的蜂蜡还没完全凝固,甜香顺着缝隙往外飘,引得路边的狗跟着他摇尾巴。

    他心里揣着事——白天从县城铁匠铺订弩箭时,李铁匠说“你们要的箭杆多,我一个人赶不及,要是村里有会打铁的,能搭把手就快了”,这话让他突然醒过神:总依赖县城的铁匠铺不是长久之计,要是能在村里建个铁匠铺,不仅能应对眼下的山匪危机,往后盖房、修农具、造武器,都能自己解决,甚至能慢慢发展成炼铁工坊,又是一条赚钱的路子。

     秦老栓家的院门没关,老头正坐在门槛上编竹筐,竹条在手里翻飞,很快就编出个雏形。

    “小羽来啦?快坐!”他看见秦羽手里的糖罐,连忙放下竹筐,“又给我这老头送糖,你这孩子,总这么客气。

    ” 秦羽把糖罐放在桌上,接过老栓递来的粗瓷茶碗,温热的茶水滑进喉咙,驱散了赶路的燥意。

    “栓爷爷,今天来是想跟您商量件事。

    ”他顿了顿,看着老栓的眼睛,认真道,“咱们村现在日子好了,盖新房、种藤子、制糖,哪样都离不开铁器——锄头钝了要磨,榨汁机的木轴要包铁,往后应对山匪,还得修弩箭、打短刀。

    我想在村里建个铁匠铺,找些会打铁的乡亲,咱们自己造铁器,您看可行?” 秦老栓愣了愣,手里的竹条停在半空。

    他琢磨了一会儿,眉头慢慢舒展开:“你这想法好啊!以前村里谁家里的锄头坏了,都得赶半天路去县城修,还得看铁匠的脸色。

    要是咱们自己有铁匠铺,不仅方便,还能让会手艺的乡亲多赚份钱——就是不知道,村里有多少人会打铁。

    ” “这正是我找您的原因。

    ”秦羽往前凑了凑,“您在村里待了一辈子,谁家有啥手艺您最清楚。

    您帮着问问,只要是会打铁的,不管是只会磨锄头,还是能打菜刀、修农具,都算。

    待遇咱们往高了给——比在县城铁匠铺做工高两成工钱,管三餐,要是愿意长期干,还能在新房旁边分间屋子住,往后手艺传给家里人也成。

    ” 这话让秦老栓眼睛一亮,手里的竹筐都忘了编:“两成工钱?还管三餐?这待遇,比县城还好!我记得秦铁匠家的老三,以前在县城李铁匠铺当学徒,后来因为年纪大了被辞退,回村后就没再碰过铁砧,他肯定愿意来!还有东头的秦柱子,他爹以前是给大户人家打农具的,他也跟着学过两手,就是这两年没活干,手艺怕是生了。

    ” “只要愿意学,手艺生了不怕。

    ”秦羽笑着说,“我还跟县城的李铁匠说好了,请他偶尔来村里指导指导,教大家些真本事。

    咱们的铁匠铺先从小的来,先打些锄头、菜刀、弩箭零件,等熟练了,再添炉子,学打更复杂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