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灵感乍现·稀土入料之法

关灯
月尘在实验舱的玻璃罩下泛着冷光,像是某种未解的谜题,静静等待着被破译。

    林浩站在操作台前,指尖划过全息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眉头紧锁。

    这是他们第三次尝试用月壤合成高强度结构材料,结果依旧不如预期。

     “抗压系数比地球标准低了17.3%。

    ”赵铁柱的声音有些发涩,“这要是用在‘广寒宫’的承重墙上,撑不过一个月震。

    ” 林浩没说话,只是将手中的钢笔轻轻敲在台面上,节奏沉稳,像是在用某种密码与失败对话。

    他想起上一章他们在探测点启动时那种微妙的共振感,那时他以为月壤不只是尘埃,而是某种回应的媒介。

    可现在,它更像是个顽固的谜题。

     “调整打印头振动频率,把上次的共振参数加进去。

    ”他开口,语气平静。

     赵铁柱点头,调出参数界面。

    夏蝉在一旁默默记录着数据,阿依古丽则盯着合成材料的微观结构,皱眉道:“晶格排列太松散了,像是……不信任彼此。

    ” “信任?”林浩抬眼,目光落在她身上。

     “就像老建筑里的榫卯,必须咬合得严丝合缝,才能撑起整座结构。

    ”阿依古丽顿了顿,“可我们现在的材料,像是各自为政。

    ” 林浩沉默了几秒,转身走向月壤样本区。

    他蹲下身,手指轻轻拨动着一撮月尘,像是在抚摸某种沉睡的文明。

    忽然,他注意到样本边缘有一圈微弱的光晕,那是共振频率激发后的残留效应。

     “它在回应我们。

    ”他低声说。

     赵铁柱抬头看了他一眼,没接话。

    他知道林浩不是在说玄学,而是在试图用另一种方式理解材料的本质。

     “再试一次。

    ”林浩站起身,语气坚定,“这次,我们不只靠数据,还要靠结构的语言。

    ” 他调出上次探测点的频率模型,将共振参数输入合成系统。

    赵铁柱调整了打印头的振动幅度,夏蝉同步修正了材料冷却曲线。

    整个实验舱内,只剩下机械运转的嗡鸣和偶尔的键盘敲击声。

     十分钟后,合成材料出炉。

     “抗压系数……17.5%。

    ”夏蝉报出数据,声音里带着一丝希望。

     “比上次还低了0.2%。

    ”赵铁柱叹了口气,“还是不行。

    ” 林浩没说话,只是将材料拿到灯光下仔细观察。

    它的表面光滑,却透着一股不稳定的气息,像是某种尚未完成的表达。

     “它不信任我们。

    ”他忽然开口,“就像一座没有灵魂的建筑。

    ” 赵铁柱愣了一下,随即苦笑:“林工,咱们现在不是在写诗。

    ” “可如果我们把文化逻辑编进去呢?”一个清冷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苏芸站在那里,手中握着一枚青铜音叉,神情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