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双线并行·准备与难题

关灯
第21章:双线并行·准备与难题 控制台上的倒计时跳转到71:18:09时,林浩的手指在全息界面上划出一道弧线,将“动态屏蔽层”的建模参数锁定。

    他没再看AI生成的应力云图,而是转身走向打印调度终端,工装袖口磨出的线头扫过操作台边缘,留下一道细微的静电火花。

     “赵铁柱,准备L-7西段墙体首打。

    ”他的声音压在胸腔里,像在对抗某种惯性,“材料配比按‘梯度缓冲’方案,打印头温度设为间歇模式。

    ” 耳机里传来金属碰撞声,接着是赵铁柱粗粝的回应:“头儿,热补偿模块刚调完,但月壤复合层在模拟里撑不过三分钟——温差太大,结构自己裂了。

    ” 林浩没回话,抽出钢笔在图纸空白处快速演算。

    笔尖划过纸面的节奏,像某种节拍器,每敲一下,就有一行热力学方程被推演到极限。

    他忽然停住,把笔夹回胸前口袋,调出母亲手稿的扫描件。

    泛黄的纸页上,一道用红笔圈出的缓冲层结构图赫然在目——螺旋缠绕的分子链,像DNA,也像敦煌壁画里的飞天飘带。

     “把这组参数转成热应力函数。

    ”他把图像拖进系统,“告诉打印头:不是让它造墙,是让它‘养’一道屏障。

    ” 赵铁柱沉默两秒:“懂了,跟养瓷器似的,火候比力气重要。

    ” 林浩盯着屏幕,首段墙体的3D模型开始重建。

    新的材料层像年轮一样层层包裹,每层厚度精确到微米,打印路径不再是直线推进,而是螺旋递进。

    他抬手看了眼腕表,青铜表盘上的星图微微偏移——父亲留下的零件,总在关键时刻走快半秒。

     他低声在日志里记下:T-70:15:03。

    比AI预测提前一小时。

     这世界,他不信任何绝对的倒计时。

     陈锋把最后一张纸质避险图钉在应急舱的金属墙上。

    图上三条逃生路径用红、蓝、黄标出,分别对应高、中、低辐射等级。

    他没开电子投影,也没调用全息导航系统,而是从战术背包里取出一小包粉末,指尖捻开,轻轻撒在图上几处关键节点。

     长城砖的碎屑落在纸上,像被磁石吸引,自动聚成微小的凸点。

     “物理信标。

    ”他自语,“至少这玩意儿不会被数据劫持。

    ” 量子测谎围棋系统刚刚瘫痪了第三次。

    三名队员的心理评估结果显示“高谎言指数”,可审讯记录清清楚楚——他们都说“相信AI预警”。

    系统判定:认知层面存在自我欺骗。

    陈锋关了电源,棋盘上最后一颗黑子“啪”地弹起,砸在桌角。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