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咖啡厅里的交锋

关灯
前市场上对幻视科技的‘幻境一号’期待值很高,几家大型机构都给出了买入评级。

    ” “市场情绪与产品价值,并不总是划等号。

    ”林小凡端起自己的拿铁喝了一口,语气依旧平稳,“尤其是当营销声量远远超过技术实质的时候。

    ” “哦?”苏晚晴微微挑眉,身体前倾,带来一股无形的压迫感,“林先生似乎对他们的技术短板非常确定?据我们了解,幻视科技的核心技术团队来自几家国际大厂,专利储备也相当可观。

    ” 这是一个尖锐的质疑,直指他判断的依据。

     林小凡早已准备。

    他没有直接回答技术细节,而是将问题引向了他擅长的领域——逻辑与人性。

     “团队背景和专利数量,固然是参考,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他放下咖啡杯,目光迎向苏晚晴审视的眼神,“关键在于,他们是否解决了最核心的体验问题——眩晕感、延迟、以及内容的不可替代性。

    从目前已流出的极少数非官方测评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更重要的是……” 他顿了顿,故意卖了个关子,看到苏晚晴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才继续说道:“幻视科技的CEO,李明,是一位极其擅长资本运作和媒体公关的高手。

    但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有过三次将初创公司包装上市后,在高点套现离场,留下烂摊子的记录。

    苏小姐,你认为一个习惯‘赚快钱’的掌舵人,会沉下心去做需要长期投入、风险极高的核心技术研发吗?” 他再次运用了“人性洞察”这一利器。

    这套说辞,与他面对陈景明时如出一辙,但更加具体,指向性更强。

     苏晚晴沉默了,镜片后的目光闪烁不定,显然在快速消化和权衡林小凡的话。

    她作为陈景明的首席助理,接触过的所谓“专家”、“天才”数不胜数,但像林小凡这样,将冰冷的逻辑分析与对人性的精准把握结合得如此恰到好处的,并不多见。

    他没有抛出惊世骇俗的内幕,却用缜密的推理,构建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风险模型。

     “看来林先生对李明总裁的过往,颇有研究。

    ”苏晚晴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但审视的意味并未完全消失。

     “尽职调查的基本功而已。

    ”林小凡轻描淡写地带过。

     就在这时,林小凡放在桌旁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一条新闻推送。

    他原本没在意,但眼角的余光瞥见了“幻视科技”四个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心中一动,拿起手机点开。

     是一条快讯:“首批用户反馈不佳,‘幻境一号’陷入‘体验门’,股价盘中跳水逾5%。

    ” 推送下方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