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古代王朝屠村的败类6
关灯
小
中
大
辞便不同了。
每日两节课罢,别的学童上午晨课,收拾书包回家,陈先生总留他在学堂后屋,搬出自己手抄的书卷。
从《论语》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求学之乐与坚持;到《孟子》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又握着他的小手,在宣纸上写“之乎者也”。
教到兴头上,陈先生会忽然停笔,指着书中某句问:“此句说的是治国还是齐家?” 江锦辞若是答得快且准,夫子便抚着胡须笑,从案头的锡盒里摸出块桂花糕递给他。
那糕甜丝丝的,比江家灶上蒸的窝窝稀罕多了。
虽然江锦辞吃过几个世界的美食,但这段日子的粗糠稀粥也是把他的味觉弄得够呛,能吃到这个世界的糕点也是开心的。
有时江锦辞故意藏拙答得慢了,夫子也不恼,只夸赞他会思考了,然后自己则在一旁研墨,等他想通了再来回话,眼神里满是耐心。
有时天擦黑了还没讲完,夫子便冲窗外喊一声,叫同村晚归的学童捎话:“让江家晓得老夫留锦辞一晚,老夫要他帮忙研墨。
” 其他孩童自是满口答应,同时暗暗嘲笑江锦辞被当下人用,是个小书童自然也没有羡慕嫉妒。
夜里,陈先生会把自己的旧棉袍盖在江锦辞身上。
江锦辞躺在硬板床上,陈先生的声音仍旧环绕在他耳朵旁,“三人行必有我师”,江锦辞听着听着,便沉沉睡去了。
次日一早,江锦辞总能在书案上看见一碗温热的稀粥,旁边摆着半块油饼,江锦辞知道那是夫子自个儿的早饭,分了他一半。
这般日子过了月余,江锦辞逐渐在陈先生面前露出非同寻常的聪慧,说起话来也带了几分文气。
陈夫人对自己丈夫忽视自家女儿,却对江家小子这般上心也不生气。
而是时不时的带着五岁的女儿进来给陈先生讲的干哑的嗓子添些茶水。
这个时候,陈先生就会给江锦辞一刻钟的休息时间。
而陈先生的女儿陈清月,就会缠着江锦辞,要他带着玩。
陈先生非但不恼,还对此很是赞同。
他和陈夫人三十余岁才
每日两节课罢,别的学童上午晨课,收拾书包回家,陈先生总留他在学堂后屋,搬出自己手抄的书卷。
从《论语》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求学之乐与坚持;到《孟子》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又握着他的小手,在宣纸上写“之乎者也”。
教到兴头上,陈先生会忽然停笔,指着书中某句问:“此句说的是治国还是齐家?” 江锦辞若是答得快且准,夫子便抚着胡须笑,从案头的锡盒里摸出块桂花糕递给他。
那糕甜丝丝的,比江家灶上蒸的窝窝稀罕多了。
虽然江锦辞吃过几个世界的美食,但这段日子的粗糠稀粥也是把他的味觉弄得够呛,能吃到这个世界的糕点也是开心的。
有时江锦辞故意藏拙答得慢了,夫子也不恼,只夸赞他会思考了,然后自己则在一旁研墨,等他想通了再来回话,眼神里满是耐心。
有时天擦黑了还没讲完,夫子便冲窗外喊一声,叫同村晚归的学童捎话:“让江家晓得老夫留锦辞一晚,老夫要他帮忙研墨。
” 其他孩童自是满口答应,同时暗暗嘲笑江锦辞被当下人用,是个小书童自然也没有羡慕嫉妒。
夜里,陈先生会把自己的旧棉袍盖在江锦辞身上。
江锦辞躺在硬板床上,陈先生的声音仍旧环绕在他耳朵旁,“三人行必有我师”,江锦辞听着听着,便沉沉睡去了。
次日一早,江锦辞总能在书案上看见一碗温热的稀粥,旁边摆着半块油饼,江锦辞知道那是夫子自个儿的早饭,分了他一半。
这般日子过了月余,江锦辞逐渐在陈先生面前露出非同寻常的聪慧,说起话来也带了几分文气。
陈夫人对自己丈夫忽视自家女儿,却对江家小子这般上心也不生气。
而是时不时的带着五岁的女儿进来给陈先生讲的干哑的嗓子添些茶水。
这个时候,陈先生就会给江锦辞一刻钟的休息时间。
而陈先生的女儿陈清月,就会缠着江锦辞,要他带着玩。
陈先生非但不恼,还对此很是赞同。
他和陈夫人三十余岁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