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河堤遇刺
关灯
小
中
大
远后心。
他正与两名府兵缠斗,根本来不及回头。
就在这时,一道黑影扑过来,挡在他身前——是那个牵着水牛的老汉,箭羽穿透了他的胸膛,鲜血溅在高铭远的官袍上,像开了朵凄厉的花。
老伯!高铭远目眦欲裂。
老汉抓住他的衣袖,嘴里涌出鲜血,却笑着说:大人......要......要修好堤坝...... 高铭远握紧他的手,那双手布满老茧,和周石头的手一模一样。
他忽然想起自己写下的民为邦本,原来这四个字不是写在纸上的,是刻在百姓的骨血里的。
高铭远怒吼着挥剑上前,剑光如练,劈开了围上来的府兵。
禁军们见他拼命,也士气大振,竟渐渐占了上风。
张巡抚见势不妙,调转马头想逃,却被赶来的周御史拦住。
张大人,哪里去?周御史的剑抵在他咽喉,你的账,也该算了。
天快亮时,芦苇荡终于安静下来。
高铭远跪在老汉的尸体旁,用布擦去他脸上的血污。
晨光透过芦苇秆照进来,落在老汉安详的脸上,竟有种奇异的平和。
厚葬他。
高铭远站起身,青布官袍上的血迹已凝固成暗红,账册上所有牵涉的人,一个都不能放过。
周御史望着他,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年轻人敢以翰林院修撰之身,硬撼两位朝廷重臣。
不是因为尚方宝剑,也不是因为天子宠信,而是因为他把百姓的命,看得比自己的乌纱帽重。
三日后,高铭远在兰考县贴出告示,将贪墨的官员一一列出,抄没的家产全用于赈灾和修堤。
百姓们捧着告示哭了又笑,有人把家里仅存的米拿出来,送到修堤的工地上;有人带着工具赶来,说要亲手筑牢堤坝。
高铭远站在工地上,看着百姓们热火朝天地干活,忽然觉得心里踏实了。
他从怀里摸出沈清和画的青雀图,图上的鸟儿正衔着桂枝,飞向湛蓝的天空。
大人,一个禁军捧着封信跑来,京城来的。
高铭远拆开信,是王翰林写的,说朝廷已下旨,升他为都察院御史,让他处理完河南的事就回京。
他放下信,望着远处渐渐筑起的堤坝,忽然笑了——原来这青雀要去的地方,从来不是什么高枝,而是能为百姓遮风挡雨的枝头。
春风拂过黄河,新抽的柳条在堤上摇曳。
高铭远知道,前路还有很多风雨,但只要脚踩在这土地上,心里装着百姓,就总有走出光亮的一天。
就像这黄河的水,哪怕历经千回百转,终要奔向大海。
喜欢高铭远传奇请大家收藏:()高铭远传奇
他正与两名府兵缠斗,根本来不及回头。
就在这时,一道黑影扑过来,挡在他身前——是那个牵着水牛的老汉,箭羽穿透了他的胸膛,鲜血溅在高铭远的官袍上,像开了朵凄厉的花。
老伯!高铭远目眦欲裂。
老汉抓住他的衣袖,嘴里涌出鲜血,却笑着说:大人......要......要修好堤坝...... 高铭远握紧他的手,那双手布满老茧,和周石头的手一模一样。
他忽然想起自己写下的民为邦本,原来这四个字不是写在纸上的,是刻在百姓的骨血里的。
高铭远怒吼着挥剑上前,剑光如练,劈开了围上来的府兵。
禁军们见他拼命,也士气大振,竟渐渐占了上风。
张巡抚见势不妙,调转马头想逃,却被赶来的周御史拦住。
张大人,哪里去?周御史的剑抵在他咽喉,你的账,也该算了。
天快亮时,芦苇荡终于安静下来。
高铭远跪在老汉的尸体旁,用布擦去他脸上的血污。
晨光透过芦苇秆照进来,落在老汉安详的脸上,竟有种奇异的平和。
厚葬他。
高铭远站起身,青布官袍上的血迹已凝固成暗红,账册上所有牵涉的人,一个都不能放过。
周御史望着他,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年轻人敢以翰林院修撰之身,硬撼两位朝廷重臣。
不是因为尚方宝剑,也不是因为天子宠信,而是因为他把百姓的命,看得比自己的乌纱帽重。
三日后,高铭远在兰考县贴出告示,将贪墨的官员一一列出,抄没的家产全用于赈灾和修堤。
百姓们捧着告示哭了又笑,有人把家里仅存的米拿出来,送到修堤的工地上;有人带着工具赶来,说要亲手筑牢堤坝。
高铭远站在工地上,看着百姓们热火朝天地干活,忽然觉得心里踏实了。
他从怀里摸出沈清和画的青雀图,图上的鸟儿正衔着桂枝,飞向湛蓝的天空。
大人,一个禁军捧着封信跑来,京城来的。
高铭远拆开信,是王翰林写的,说朝廷已下旨,升他为都察院御史,让他处理完河南的事就回京。
他放下信,望着远处渐渐筑起的堤坝,忽然笑了——原来这青雀要去的地方,从来不是什么高枝,而是能为百姓遮风挡雨的枝头。
春风拂过黄河,新抽的柳条在堤上摇曳。
高铭远知道,前路还有很多风雨,但只要脚踩在这土地上,心里装着百姓,就总有走出光亮的一天。
就像这黄河的水,哪怕历经千回百转,终要奔向大海。
喜欢高铭远传奇请大家收藏:()高铭远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