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春归汴梁

关灯
的河工交由新任巡抚接管。

    他望着渐渐平静的黄河,忽然道:周大人,您说这河水为什么总要往东流? 周御史笑道:因为大海在东边啊。

     不是。

    高铭远折了根柳条,在地上画了条河,是因为每一滴水都记得,自己该去滋养哪片土地。

     回京的前一夜,兰考县的百姓提着灯笼来送他。

    老妇人给了他一布袋新磨的面粉,说京城的官老爷们,也该尝尝百姓的口粮;少年们抬来块刻好的石碑,上面写着黄河安澜,字虽然歪,却刻得极深。

     高铭远摸着石碑上的字,忽然想起太和殿的金砖地。

    那里的寒气再重,也冲不过百姓心里的冷;那里的铜铃再响,也响不过河工们的号子。

     马车驶离兰考时,晨光正漫过黄河的水面。

    高铭远撩开车帘,见堤岸上的百姓还在挥手,新筑的堤坝在朝阳里泛着青灰色的光,像一条卧在大地上的巨龙。

     他从袖中取出那方嵌了铜丝的砚台,放在膝头。

    砚台的裂痕被铜丝箍住,反而比原先更坚实。

    就像这天下的道理,纵有裂痕,只要用民心去补,总有圆满的一天。

     车窗外,几只青雀掠过麦田,衔着新抽的麦穗,飞向远方。

    高铭远知道,京城的风雨还在等着他,但他怀里揣着河南的泥土,袖中藏着百姓的温度,再大的风雨,也能踏过去。

     因为他终于懂得,青雀要去的枝头,从来不在高高的宫墙里,而在每一寸需要守护的土地上。

     喜欢高铭远传奇请大家收藏:()高铭远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