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冮南茶语

关灯
船过瓜洲渡时,正是梅雨季节。

    高铭远立在船头,看两岸的绿意在雨雾里洇开,青瓦白墙的村落藏在水汽中,倒比京城的朱楼多了几分温润。

    舱内传来周石头的惊叹,少年正捧着沈清和寄来的《茶田图》,指着画里戴斗笠的农人:高大人,这眉眼真像俺们村头种麦的张老汉! 高铭远接过画轴,见沈清和在角落题了行小字:茶苗需三年方得新芽,如治河需三代方见安澜。

    他指尖抚过画中茶田的田埂,那线条蜿蜒,竟与黄河堤坝的轮廓隐隐相契。

     前面就是常州了。

    船家在船头吆喝,沈先生说要在码头等着呢。

     码头的青石板路被雨水浸得发亮。

    沈清和穿着件月白长衫,脚踩一双草鞋,裤脚还沾着新鲜的泥点,见了高铭远便拱手笑道:高御史可算来了,茶田的雨前茶刚采了头茬,正等着您来尝。

    他目光落在周石头身上,见少年背着个木匣子,里面露出半截刻了一半的水车模型,这位便是周小兄弟? 周石头红了脸,把木匣子往身后藏,却被沈清和笑着按住:我听王翰林说你手艺好,正想请你给茶农做些采茶的竹篓呢。

     一行人往茶田去,雨丝斜斜打在斗笠上,溅起细碎的水花。

    沈清和指着沿途的石碑,碑上刻着疏浚引流的字样,字迹已被风雨磨得模糊:前朝的河工把黄河水引入洼地,积年成田,竟成了最宜种茶的沃土。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在指间捻碎,您看这土,带着黄河的沙粒,却比江南的黏土更透气。

     高铭远想起兰考的河泥,也是这般带着粗粝的暖意。

    他忽然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