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被家庭抛弃的人

关灯
” 汽笛长鸣,如同无可抗拒的时代号角。

     “知识青年们,请尽快上车!列车马上就要启动了!” 站台上的哭声瞬间达到顶峰。

     林墨最后看了一眼北京灰蒙蒙的天空,毅然转身,踩着冰冷的铁踏板,踏上了那列绿色的“知青专列”。

    他没有回头,因为身后空无一人。

     车厢里早已人满为患,过道上堆满了行李,空气中混杂着汗味、烟味、劣质茶叶蛋的味道。

    他们七人好不容易找到座位挤下。

    列车猛地一颤,开动了。

    瞬间,几乎所有的人都扑向车窗,向外拼命挥手,与亲人做最后的告别。

    呼喊声、哭声淹没了车厢。

     林墨没有动。

    他僵硬地坐在角落,透过拥挤的人缝,看着站台、北京城迅速倒退,最终消失。

    诗人郭路生那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浪翻动,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猛地撞进他的脑海,他体会到了那诗句里的撕裂感,并且,他的那份撕裂中,更多了一份无人牵挂的孤寂。

     最初的混乱过后,车厢被一种混合着离愁、疲惫和对新指示感到茫然的沉闷所取代。

    偶尔还有抽泣声从角落传来。

     旅程的艰难从第一天下午就开始了。

    慢车供水不足,打一杯热水要排长队。

    他们带的干粮在冰冷的车厢里很快变得又硬又冷。

    熊哥试图活跃气氛,但回应寥寥。

    丁秋红脸色苍白,似乎有些不舒服。

    王娟和李卫红紧紧靠在一起。

    张建军和孙志海则不时抱怨着寒冷和拥挤。

     林墨大多时间沉默着。

    他看着窗外景色从华北平原的萧瑟变为东北大地的苍茫,积雪越来越厚,村庄越来越稀疏,一种前所未有的辽阔荒凉感扑面而来,提醒他们,他们正是那轰轰烈烈的最高指示发表后的第一批,奔向一个完全未知的未来。

     火车咣当了两天两夜。

     第三天清晨,列车在一个简陋小站停稳。

     “黑河地区到了!黑河地区的知青,准备下车!”列车员嘶哑的喊声传来。

     林墨等人拖着冻僵的身体,拿着行李踉跄下车。

    冰冷空气瞬间刺入肺叶。

    小站破旧,远处是覆盖着厚厚白雪的无尽山峦,天空低沉。

     一个穿着厚重棉大衣、戴着狗皮帽子的中年男子走来,嗓门洪亮:“靠山屯的!牛角山靠山屯的知青,这边集合!” 他就是靠山屯的生产队长,赵大山。

     简单认识后,赵队长领着他们来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