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暗潮汹涌
关灯
小
中
大
爆竹声中一岁除。
对于关外的靠山屯来说,过年最大的响动,或许就是哪家淘小子偷摸点燃了一个小鞭炮,以及家家户户剁酸菜、砍骨头准备年夜饭的动静。
尽管物资匮乏,但年还是要过的,这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仪式感,是对抗漫长苦寒和艰难生活的一丝亮色,一种期盼。
丁秋红原本以为,这个远离父母、身处冰天雪地的年关,自己一定会格外想家,会像刚来时那样,偷偷躲起来哭鼻子。
年三十那天早上,她醒来时,心里确实沉甸甸的,望着窗棂上冻出的冰花,思绪早已飞回了北京的胡同,想着父母此刻在做什么,年夜饭桌上会不会给她摆一副碗筷…… 然而,这种伤感的情绪,很快就被另一种温暖所冲淡和取代。
中午,她和林墨被老校长和老伴几乎是“押”着去了他们家。
小小的土屋里,炉火烧得旺旺的,锅里翻滚着肥瘦相间的猪肉和酸菜,浓郁的香气几乎能让人忘记一切烦恼。
校长老伴和丁秋红一起,麻利地揉面、擀皮、包饺子。
老校长和林墨则在一旁打着下手,说着屯子里的闲话。
当热腾腾、白胖胖的酸菜馅饺子端上炕桌,蘸着蒜酱和醋吃进嘴里那一刻,一种奇异的、类似于“家”的温暖感觉,包裹了丁秋红。
听着校长叔爽朗的笑声,看着婶子不停给他们夹饺子时慈祥的眼神,再看看身边虽然沉默但眼神平和的林墨……她忽然觉得,眼前的日子,好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熬了。
那种被接纳、被关怀的暖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思乡的酸楚。
另一边,知青点的仓房里,也进行着一场名义上的“团圆饭”。
在队长的默许和林墨隐晦的提醒下,熊哥还是出面,邀请了孙志海和王娟一起过年。
毕竟名义上还是“一个团队”,大过年的,总不能真让他们俩冷锅冷灶地孤零零守着。
这顿饺子,是熊哥、张建军、李卫红三人出的面和馅(孙志海和王娟的口粮已被分开),在王娟略显局促和主动的忙碌下煮出来的。
饺子味道其实不错,但饭桌上的气氛却始终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尴尬。
大家默默地吃着,很少交谈。
熊哥偶尔硬找几句话茬,比如“这酸菜是老乡送的,挺酸”、“肉馅剁得还行哈”,得到的也只是孙志海和王娟小心翼翼的、近乎讨好的附和:“嗯嗯,是,真香”、“麻烦你们了”。
过
对于关外的靠山屯来说,过年最大的响动,或许就是哪家淘小子偷摸点燃了一个小鞭炮,以及家家户户剁酸菜、砍骨头准备年夜饭的动静。
尽管物资匮乏,但年还是要过的,这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仪式感,是对抗漫长苦寒和艰难生活的一丝亮色,一种期盼。
丁秋红原本以为,这个远离父母、身处冰天雪地的年关,自己一定会格外想家,会像刚来时那样,偷偷躲起来哭鼻子。
年三十那天早上,她醒来时,心里确实沉甸甸的,望着窗棂上冻出的冰花,思绪早已飞回了北京的胡同,想着父母此刻在做什么,年夜饭桌上会不会给她摆一副碗筷…… 然而,这种伤感的情绪,很快就被另一种温暖所冲淡和取代。
中午,她和林墨被老校长和老伴几乎是“押”着去了他们家。
小小的土屋里,炉火烧得旺旺的,锅里翻滚着肥瘦相间的猪肉和酸菜,浓郁的香气几乎能让人忘记一切烦恼。
校长老伴和丁秋红一起,麻利地揉面、擀皮、包饺子。
老校长和林墨则在一旁打着下手,说着屯子里的闲话。
当热腾腾、白胖胖的酸菜馅饺子端上炕桌,蘸着蒜酱和醋吃进嘴里那一刻,一种奇异的、类似于“家”的温暖感觉,包裹了丁秋红。
听着校长叔爽朗的笑声,看着婶子不停给他们夹饺子时慈祥的眼神,再看看身边虽然沉默但眼神平和的林墨……她忽然觉得,眼前的日子,好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熬了。
那种被接纳、被关怀的暖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思乡的酸楚。
另一边,知青点的仓房里,也进行着一场名义上的“团圆饭”。
在队长的默许和林墨隐晦的提醒下,熊哥还是出面,邀请了孙志海和王娟一起过年。
毕竟名义上还是“一个团队”,大过年的,总不能真让他们俩冷锅冷灶地孤零零守着。
这顿饺子,是熊哥、张建军、李卫红三人出的面和馅(孙志海和王娟的口粮已被分开),在王娟略显局促和主动的忙碌下煮出来的。
饺子味道其实不错,但饭桌上的气氛却始终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尴尬。
大家默默地吃着,很少交谈。
熊哥偶尔硬找几句话茬,比如“这酸菜是老乡送的,挺酸”、“肉馅剁得还行哈”,得到的也只是孙志海和王娟小心翼翼的、近乎讨好的附和:“嗯嗯,是,真香”、“麻烦你们了”。
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