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北大荒的春荒

关灯
北大荒的春荒,像一张无形却越收越紧的网,勒得靠山屯几乎喘不过气。

    饥饿不仅侵蚀着人们的体力,更摧残着那些本就孱弱的身体。

    首当其冲的,就是老校长的老伴——校长婶子。

     校长婶子的身子骨,早在那“三年自然灾害”(1959-1961)时期就已经熬坏了。

    那场席卷全国的饥荒,在黑土地上也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痕。

    当时饿出来的,根本算不上什么学名上的疑难杂症,却是一辈子都难以摆脱的病根: 浮肿病(营养不良性水肿):这是最常见的。

    由于极度缺乏蛋白质,血管里的渗透压失衡,水分跑到组织间隙里排不出去。

    先是小腿一按一个深坑,半天弹不回来,然后逐渐蔓延到全身,整个人看起来虚胖,脸色蜡黄透亮,浑身无力。

    这病说到底是“亏”的,只要能有几顿饱饭,特别是吃点豆类、鸡蛋之类的蛋白质,很快就能消下去。

    可在这个时候,连吃饱都是奢望,哪来的蛋白质? 闭经/子宫脱垂:对于女性而言,严重的营养不良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很多妇女就此绝经。

    更严重的,由于身体极度虚弱,盆腔肌肉松弛,还会导致子宫脱垂,带来难以言喻的痛苦和行动不便。

     各种“虚症”:中医所说的“气血两亏”、“脾胃虚弱”在那时是普遍现象。

    表现为怕冷、心慌气短、头晕眼花、干一点活就冒虚汗,消化能力极差,吃点什么不克化的东西就拉肚子,反而加速营养流失。

     校长婶子就是那个时候落下的根子,平时将养着,还能勉强维持。

    可在这青黄不接、连稀粥都喝不饱的春荒里,那潜伏的病魔凶猛地反扑了。

    她整个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憔悴下去,双腿浮肿得厉害,连炕都下不了,整日里气息奄奄,说话有气无力。

     丁秋红看着心里难受,偷偷把自己和林墨碗里那本就清可见底的粥汤,倒进老太太的碗里,想让她多吃一口稠的。

     “婶子,您喝点,多喝点才能好起来……”丁秋红的声音带着哭腔。

     老太太浑浊的眼睛看着碗里多出来的一点米粒,艰难地摇了摇头,用干枯的手死命地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