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闺阁隐疾

关灯
翌日,胡老扁如常开馆应诊。

     经过昨夜之事,他心中虽添了几分警惕,但面上却不露分毫。

    医馆前依旧排起了队,多是些寻常百姓家的妇人,也有个别衣着体面、戴着帷帽遮掩面容的富家女眷。

    胡老扁一一耐心诊治,望闻问切,斟酌方药,仿佛昨夜那场隐秘的出诊从未发生过。

     只是,临近午时,昨日那位柳姨太又来了。

    这次她未带丫鬟,独自一人,穿着一身藕荷色缎面旗袍,外罩一件薄呢斗篷,脸上薄施脂粉,却难掩眼底的憔悴与一丝若有若无的期盼。

     “胡先生。

    ”柳姨太的声音比昨日更柔了几分,坐下后,目光微垂,有些不敢直视胡老扁。

     “夫人请坐。

    ”胡老扁神色如常,示意她伸出手腕,“昨日开的药,可曾服了?感觉如何?” 柳姨太依言伸出手,腕部肌肤细腻,带着淡淡的香粉气息。

    “服了三剂了,”她轻声答道,“胸胁胀痛确是减轻了些,夜间也能迷糊睡着一两个时辰了,只是……月事仍未至,心中依旧烦闷难解。

    ” 胡老扁仔细诊脉。

    脉象依旧弦细,但相比昨日,那紧绷如弓弦的感觉略缓,显示肝气稍有疏解之象。

    再看舌苔,薄黄略退,舌质仍偏红。

    他心中明了,药力已开始发挥作用,但柳姨太情志郁结日久,非旦夕可解,肝郁化火之势虽减,根基犹在。

     “夫人脉象已见和缓,药是对症的。

    ”胡老扁收回手,温言道,“然郁证之起,如抽丝剥茧,需缓缓图之。

    肝气虽得稍疏,但郁火未清,冲任未和,故月事未能按时而下。

    原方需稍作调整。

    ” 他提笔在昨日方子上略作修改:“前方去薄荷,因其辛散之力稍过,久用恐耗气。

    加合欢皮四钱,远志三钱,以解郁安神,助眠效力更专;再加丹参五钱,活血调经,引血下行。

    续服七剂。

    切记,仍需放宽心怀。

    ” 柳姨太接过新方,指尖似是无意地轻轻碰触到胡老扁的手背,随即迅速收回,脸上飞起一抹红霞。

    她低声道:“先生所言,句句在理。

    只是这深宅大院,看似富贵,实则如牢笼一般,有些话,无人可说,有些闷,无人能解。

    昨日听先生一席话,倒比吃了十剂药还觉舒坦些。

    ”她话语中带着幽怨,也带着一丝大胆的试探。

     胡老扁何等敏锐,岂会听不出这弦外之音?他心中微微一叹,面上却依旧平和,不着痕迹地将手收回袖中,语气恳切却带着适当的距离:“夫人言重了。

    医者,有时也需充当倾听之人。

    病由心生,心结若开,病去如抽丝。

    夫人年华正好,未来日子还长,不妨寻些雅趣,或读些诗书,或莳花弄草,总能排遣些许。

    ” 他这番话,既表达了关心,又严守了医者与病患的界限,将柳姨太那点旖旎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