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蒙特利尔排位赛

关灯
蒙特利尔的清晨被低垂的铅灰色云层笼罩,圣劳伦斯河在阴沉的天幕下翻涌着暗青色的波涛,潮湿的风裹挟着河水的腥涩,掠过圣母岛赛道的每一寸柏油路面。

     维修区内,机械师们穿梭如织,扳手与金属碰撞的叮当声、轮胎摩擦地面的刺耳声响,交织成紧张的战前序曲。

     当电子屏上第三节排位赛(Q3)的车手名单亮起时,我的目光在一排排熟悉的名字间游走:迈凯伦车队的安东尼?哈里森与费利佩?阿尔瓦雷斯,宝马索伯的维克多?哈特曼、彼得?卡明斯基,法拉利的恩里克?德马泰奥、马蒂亚斯?哈马莱宁,还有红牛车队的马丁?韦弗、雷诺车队的翁贝托?彼得罗内利——这些在领奖台上无数次闪耀的身影,此刻与我的名字并列,组成了这场速度盛宴最耀眼的阵容。

     但对我而言,这份名单承载的意义却格外不同。

     本赛季,队友汤米?科斯金宁就像一颗稳定而耀眼的星辰,在每一场排位赛中都绽放着光芒,他精准的操控与出色的发挥,始终是我追赶的目标。

     而如今,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训练与打磨,我终于跟上了他的脚步,成功闯入Q3。

     这一突破,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晋级,它意味着只要不出现诸如撞车导致更换变速箱受罚这样的严重失误,我就能锁定前十的发车位置。

     这将是我本赛季,更是我F1职业生涯至今最好的发车顺位。

     想到这里,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与自豪在我心中翻涌,仿佛有一团火焰在胸腔里熊熊燃烧。

     我抚摸着赛车冰冷的碳纤维外壳,感受着它细腻的纹路。

     这辆承载着无数心血的联邦快递威廉姆斯-丰田赛车,此刻就像一匹蓄势待发的战马,等待着与我一同驰骋赛场。

     当技师将20多圈所需的燃油注入油箱时,我明显感觉到车身的重量发生了变化,原本轻盈灵动的赛车变得沉重起来。

     仪表盘上的数据不断跳动,显示着与第二节排位赛(Q2)截然不同的设定——为了应对长距离比赛,悬挂系统被调校得更加偏向稳定,轮胎压力也经过了精确的重新计算,这些调整让赛车在直道上的极速至少慢了零点几秒。

     但我并未因此气馁,目光坚定地望向赛道:所有人都站在同样的规则下,真正的较量,在于如何在限制中挖掘出赛车的极限。

     “5分钟准备!”维修区传来工作人员的呼喊。

     我深吸一口气,戴上头盔,钻进狭窄的驾驶舱。

    赛车座椅紧紧包裹着身体,安全带勒得有些生疼,但这种熟悉的束缚感却让我感到安心。

     我检查着仪表盘上的各项数据,手指在方向盘上轻轻敲击,心中默默规划着即将到来的每一个弯道、每一次刹车与加速。

     终于,维修区的绿灯亮起,我踩下油门,赛车如离弦之箭冲了出去。

     引擎的轰鸣声瞬间灌满头盔,震得耳膜发疼,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