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各怀心思
关灯
小
中
大
门的,就留在家里。
我们已经在现场,会想办法解决问题。
” 买买江点头,迅速拨打电话,落实通知。
三人迅速交换了一下意见,立刻通过电话和传呼机与正在赶来的村干部取得联系,紧急通知后续赶到的村民全部引导到县政府小广场集合。
接到通知后,后续赶来的村民纷纷改变了方向。
陆陆续续又有五六百人赶到了县政府小广场上。
他们迅速铺开地毯,摆好标语牌,以家庭为单位安静地坐下,仿佛在无声地表达着他们的诉求。
广场上,人群虽然密集,但秩序井然,没有一丝喧闹,只有偶尔传来的低语和叹息声。
县政府大门口前方是一个用于升国旗的小广场,面积开阔,足以容纳这五六百人。
组织这些村民的,有不少是参与过修路的基干民兵。
他们年轻力壮,头脑灵活,行动迅速。
为了彰显现场的气势,他们事先已经把工地上插着的红旗全部带了过来。
此刻,这些红旗和彩旗在小广场上派上了大用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时间,整个小广场上红旗招展,彩旗飘飘,人声鼎沸,场面声势浩大,充满了庄重而热烈的氛围。
买买江见状,又让人带了几面红旗和彩旗到了县检察院门口。
很快,这些鲜艳的旗帜也在检察院大门口飘扬起来,格外引人注目。
小广场静坐的村民,明显更有气势,用红布拉成的条幅,条幅上用维汉两种语言写着:“我们乡的好乡长”“人民的好乡长”“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感恩领路人”等内容。
下午七点半,齐博还在办公室里忙碌着。
他打开QQ,与王夏露沟通起来,把村民们到县里静坐上访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王夏露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新闻价值,她立刻要求齐博赶赴现场,拍摄现场的照片和视频,然后通过QQ传过来。
齐博爽快地答应了。
他迅速背上挎包,里面装着相机,准备立刻出发。
然而,当他抬起头,看到门口停着的那辆小车——那是施孝仁的“普桑”时,他突然想起了上次因为汇报捐款一事被免职的经过。
那次经历像一道阴影,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
他深知,在官场中,事情不仅要办好,还要会办事。
任何一个小疏忽,都可能成为别人攻击的把柄。
他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心中默默盘算着:这次行动,必须谨慎行事。
他立刻转身回到办公室,放下挎包,然后径直走向施孝仁的办公室。
施孝仁听完齐博的汇报,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叔叔在电话里千叮咛万嘱咐,那些谆谆教导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稳定,是你当书记的第一要务。
” 然而,如今亚尔乡近千名老人和小孩已经赶到县里静坐上访,而自己竟然对此一无所知。
他的代理书记职位全指望10月份的换届选举,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只怕他很快就会被撤换。
他刚从银行调任过来,这种群体性事件对他来说是头一遭。
听完齐博的汇报,他完全乱了方寸,心中一片慌乱。
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必须尽快征求尕依提、沙吾提两位领导的意见,才能妥善应对。
他毫不犹豫地拿起电话,立刻叫来尕依提和沙吾提,向他们详细说明了情况,并开始商量对策。
尕依提对此事早已心知肚明,许多关键环节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然而,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他还是有些措手不及。
原来去县里的静坐上访大多都是小打小闹,最多一次也没有超过百人。
可这次竟然有上千人,规模之大,超出了他的预料,他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但是没有办法了,开弓没有回头箭。
他心中有一条铁律是坚定不移的:楚君是绝对不能再出事了。
如果楚君再出问题,他的仕途恐怕就真的走到尽头了。
沙吾提对于这种群体性事件并不算陌生。
俗话说:“福地洞天养贤人,穷乡僻壤出刁民。
”像亚尔乡这样的偏远山区,村民们遵命去县里、乡里静坐上访几乎是家常便饭。
然而,以往的规模最多也只是三五十个人,
我们已经在现场,会想办法解决问题。
” 买买江点头,迅速拨打电话,落实通知。
三人迅速交换了一下意见,立刻通过电话和传呼机与正在赶来的村干部取得联系,紧急通知后续赶到的村民全部引导到县政府小广场集合。
接到通知后,后续赶来的村民纷纷改变了方向。
陆陆续续又有五六百人赶到了县政府小广场上。
他们迅速铺开地毯,摆好标语牌,以家庭为单位安静地坐下,仿佛在无声地表达着他们的诉求。
广场上,人群虽然密集,但秩序井然,没有一丝喧闹,只有偶尔传来的低语和叹息声。
县政府大门口前方是一个用于升国旗的小广场,面积开阔,足以容纳这五六百人。
组织这些村民的,有不少是参与过修路的基干民兵。
他们年轻力壮,头脑灵活,行动迅速。
为了彰显现场的气势,他们事先已经把工地上插着的红旗全部带了过来。
此刻,这些红旗和彩旗在小广场上派上了大用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时间,整个小广场上红旗招展,彩旗飘飘,人声鼎沸,场面声势浩大,充满了庄重而热烈的氛围。
买买江见状,又让人带了几面红旗和彩旗到了县检察院门口。
很快,这些鲜艳的旗帜也在检察院大门口飘扬起来,格外引人注目。
小广场静坐的村民,明显更有气势,用红布拉成的条幅,条幅上用维汉两种语言写着:“我们乡的好乡长”“人民的好乡长”“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感恩领路人”等内容。
下午七点半,齐博还在办公室里忙碌着。
他打开QQ,与王夏露沟通起来,把村民们到县里静坐上访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王夏露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新闻价值,她立刻要求齐博赶赴现场,拍摄现场的照片和视频,然后通过QQ传过来。
齐博爽快地答应了。
他迅速背上挎包,里面装着相机,准备立刻出发。
然而,当他抬起头,看到门口停着的那辆小车——那是施孝仁的“普桑”时,他突然想起了上次因为汇报捐款一事被免职的经过。
那次经历像一道阴影,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
他深知,在官场中,事情不仅要办好,还要会办事。
任何一个小疏忽,都可能成为别人攻击的把柄。
他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心中默默盘算着:这次行动,必须谨慎行事。
他立刻转身回到办公室,放下挎包,然后径直走向施孝仁的办公室。
施孝仁听完齐博的汇报,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叔叔在电话里千叮咛万嘱咐,那些谆谆教导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稳定,是你当书记的第一要务。
” 然而,如今亚尔乡近千名老人和小孩已经赶到县里静坐上访,而自己竟然对此一无所知。
他的代理书记职位全指望10月份的换届选举,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只怕他很快就会被撤换。
他刚从银行调任过来,这种群体性事件对他来说是头一遭。
听完齐博的汇报,他完全乱了方寸,心中一片慌乱。
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必须尽快征求尕依提、沙吾提两位领导的意见,才能妥善应对。
他毫不犹豫地拿起电话,立刻叫来尕依提和沙吾提,向他们详细说明了情况,并开始商量对策。
尕依提对此事早已心知肚明,许多关键环节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然而,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他还是有些措手不及。
原来去县里的静坐上访大多都是小打小闹,最多一次也没有超过百人。
可这次竟然有上千人,规模之大,超出了他的预料,他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但是没有办法了,开弓没有回头箭。
他心中有一条铁律是坚定不移的:楚君是绝对不能再出事了。
如果楚君再出问题,他的仕途恐怕就真的走到尽头了。
沙吾提对于这种群体性事件并不算陌生。
俗话说:“福地洞天养贤人,穷乡僻壤出刁民。
”像亚尔乡这样的偏远山区,村民们遵命去县里、乡里静坐上访几乎是家常便饭。
然而,以往的规模最多也只是三五十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