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战略性的下沉

关灯
斯蒂在汇报时提到:“这个球员在发展联盟打得不错,身体素质劲爆,速度极快,突破很有威胁。

    缺点是身高只有1米83,而且已经22岁,是个读完四年大学的大龄新秀,所以当年落选了。

    ” 张帅看着报告上拜纳姆的照片和数据,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

    他清晰地记得,这个矮个子后卫后来在底特律活塞队打出了名堂,以其永不枯竭的能量、玩命式的防守和关键时刻的大心脏投篮着称,一度成为合格的首发控卫。

    他正是火箭队替补席所需要的那种能带来瞬间冲击力和防守压迫性的球员。

     “就是他!”张帅当即拍板,“立刻联系威尔·拜纳姆,给他提供一份两年底薪合同,第二年球队选项。

    ” 当拜纳姆接到火箭队的邀请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作为一个落选秀和发展联盟球员,能得到一份NBA的正式合同,尤其是来自一支虽然战绩不佳但关注度颇高的球队,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

    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份合同,并在签约后激动地表示:“感谢张帅先生和火箭队给我这个机会!我会付出我的一切,用场上的表现来回报这份信任!” 拜纳姆的到来,确实为伤病潮和交易后略显沉闷的火箭队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他在训练中就不惜体力,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他那风驰电掣的速度和不顾一切的突破,常常能点燃主场观众的情绪。

    虽然他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尤其是投篮选择和防守位置的判断,但他那种“拼命三郎”的态度,完美契合了斯波教练强调的拼搏精神。

     就在火箭队在战绩泥潭中挣扎前行时,2006年的NBA全明星周末,在休斯顿隆重上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本该是休斯顿篮球的荣耀时刻,然而这一世,情况却截然不同。

    往日的丰田中心,此刻悬挂的不再是火箭队的红白旗帜,而是全明星赛的炫目色彩。

    场馆内星光熠熠,联盟的顶级巨星们汇聚一堂,享受着属于他们的节日。

     但这份荣耀,与火箭队,尤其是与老板张帅,关系不大。

     在整个全明星周末期间,无论是媒体访谈、圆桌会议,还是电视转播中的调侃,张帅和他治下的火箭队,都成了无法回避的话题,只不过,更多的是作为反面教材。

     “看看现在的休斯顿火箭,真是令人唏嘘。

    他们本可以拥有麦迪和姚明,但现在呢?一个被交易,一个长期养伤。

    ” “张帅先生的一系列操作,我至今无法理解。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不是有钱就能玩转NBA。

    ” “他们现在排在西部第几?第十?哦,这倒不令人意外。

    一支由孩子和未知数组成的球队,或许本就不该对战绩有所期待。

    ” “我听说他们又从发展联盟签了个小个子?看来张帅老板是打算把‘慈善家’和‘捡破烂’的风格进行到底了。

    ” 这些刺耳的声音,透过各种渠道传到张帅耳中。

    在全明星赛的场边,他甚至能感受到来自其他球队管理层、经纪人乃至一些明星球员投来的异样目光,那目光中混杂着好奇、怜悯,以及毫不掩饰的轻蔑。

     张帅坐在昂贵的场边座位上,面色平静地看着场上巨星的表演,内心却波澜不惊。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