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弄堂深处
关灯
小
中
大
派出所的晨会简单得让李振邦有些恍惚。
没有投影仪,没有案情通报PPT,只有张所长站在院子里的槐树下,手里拿着一张手写的纸条,用带着淮北口音的官话布置任务。
阳光透过枝叶缝隙,在他洗得发白的旧军装上投下斑驳的光点。
“老赵,振邦,今天你俩继续跑李家弄后半段,重点是七十一号到一百二十号,上周刚搬进来几户,户口要重新核实,底细要摸清。
”张所长目光转向李振邦,语气平和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强调,“振邦,你是生面孔,多看多听,跟着老赵好好学。
跟老百姓打交道,急不得,也傲不得,要像这槐树根一样,扎进去。
” “是,所长。
”李振邦应道,下意识挺直了腰板。
这种感觉很奇特,仿佛回到了警校刚毕业下派出所实习的日子,只是环境从窗明几净的现代化警务站,换成了这泥土夯实的简陋院落。
老赵还是那副沉默寡言的样子,只是冲李振邦微微颔首,算是打过了招呼。
他利索地推出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大杠”,检查了一下气门芯,又从一个旧挎包里拿出两本厚厚的户口登记册,将其中一本递给李振邦。
“走。
”老赵言简意赅。
李家弄比李振邦想象的更深,也更杂乱。
与其说是弄堂,不如说是无数低矮棚屋自然挤压形成的缝隙。
两侧的木板墙歪歪斜斜,头顶是住户们自行拉起的晾衣绳,挂满了打着补丁的衣物,滴滴答答落下不明的水滴。
路面是碎砖和泥土混合的,坑洼不平,昨天刚下过雨,低洼处还积着浑浊的水坑。
空气里混杂着煤球炉的烟味、隔夜马桶的骚臭味、公共水龙头旁的湿气,还有某户人家正在煎咸鱼的油腥味。
各种方言俚语的叫喊声、孩子的哭闹声、木匠拉锯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嘈杂而充满生命力的市井交响。
“刘家婶子,户口本看一下,家里老三从乡下回来了没?”老赵在一户门前停下,敲了敲虚掩的木门。
他的语气不像是在执行公务,倒更像是街坊邻居串门。
一个围着蓝布围裙的中年妇女探出头,脸上堆着笑:“是赵同志啊,回来了,前天刚到的,正说要去所里报备呢。
”她一边拿出一个用红布包着的小本子,一边好奇地打量着李振邦,“这位同志是?” “新来的李同志。
”老赵接过户口本,递给李振邦一个眼神。
李振邦会意,连忙翻开自己那本厚重的户口册,找到对应的页数,用工整的繁体字
没有投影仪,没有案情通报PPT,只有张所长站在院子里的槐树下,手里拿着一张手写的纸条,用带着淮北口音的官话布置任务。
阳光透过枝叶缝隙,在他洗得发白的旧军装上投下斑驳的光点。
“老赵,振邦,今天你俩继续跑李家弄后半段,重点是七十一号到一百二十号,上周刚搬进来几户,户口要重新核实,底细要摸清。
”张所长目光转向李振邦,语气平和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强调,“振邦,你是生面孔,多看多听,跟着老赵好好学。
跟老百姓打交道,急不得,也傲不得,要像这槐树根一样,扎进去。
” “是,所长。
”李振邦应道,下意识挺直了腰板。
这种感觉很奇特,仿佛回到了警校刚毕业下派出所实习的日子,只是环境从窗明几净的现代化警务站,换成了这泥土夯实的简陋院落。
老赵还是那副沉默寡言的样子,只是冲李振邦微微颔首,算是打过了招呼。
他利索地推出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大杠”,检查了一下气门芯,又从一个旧挎包里拿出两本厚厚的户口登记册,将其中一本递给李振邦。
“走。
”老赵言简意赅。
李家弄比李振邦想象的更深,也更杂乱。
与其说是弄堂,不如说是无数低矮棚屋自然挤压形成的缝隙。
两侧的木板墙歪歪斜斜,头顶是住户们自行拉起的晾衣绳,挂满了打着补丁的衣物,滴滴答答落下不明的水滴。
路面是碎砖和泥土混合的,坑洼不平,昨天刚下过雨,低洼处还积着浑浊的水坑。
空气里混杂着煤球炉的烟味、隔夜马桶的骚臭味、公共水龙头旁的湿气,还有某户人家正在煎咸鱼的油腥味。
各种方言俚语的叫喊声、孩子的哭闹声、木匠拉锯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嘈杂而充满生命力的市井交响。
“刘家婶子,户口本看一下,家里老三从乡下回来了没?”老赵在一户门前停下,敲了敲虚掩的木门。
他的语气不像是在执行公务,倒更像是街坊邻居串门。
一个围着蓝布围裙的中年妇女探出头,脸上堆着笑:“是赵同志啊,回来了,前天刚到的,正说要去所里报备呢。
”她一边拿出一个用红布包着的小本子,一边好奇地打量着李振邦,“这位同志是?” “新来的李同志。
”老赵接过户口本,递给李振邦一个眼神。
李振邦会意,连忙翻开自己那本厚重的户口册,找到对应的页数,用工整的繁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