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旧钟表摊
关灯
小
中
大
陈科长的叮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李振邦心里。
“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意味着关于旧钟表摊的线索可能牵涉极深,或者分局已经有了更周密的计划,他的发现只是其中一环。
他收敛起所有外露的情绪,重新埋首于浩繁的卷宗之中,仿佛那日的汇报从未发生。
但暗地里,他观察得更细致了,不仅是对卷宗里的文字,也包括分局里往来的人员和气氛。
他发现,陈科长和他手下的几名得力干将,外出的频率明显增加了,而且往往神色凝重,归来时也常带着一身疲惫。
资料室隔壁原本空着的一间小会议室,现在时常紧闭门户,里面传来低沉的讨论声,有时会持续到深夜。
一种无形的张力在分局内部弥漫,李振邦知道,针对“老爷”的网,正在悄无声息地撒开。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李振邦正准备离开分局回临时宿舍,陈科长的身影出现在资料室门口。
“振邦,还没走?正好,跟我出去一趟。
”陈科长的语气很平常,像是临时起意。
李振邦心中一动,立刻应道:“是,科长。
” 陈科长没开吉普车,而是推了一辆半旧的自行车。
两人骑着车,融入了上海华灯初上的街景。
陈科长似乎并无明确目的地,穿街过巷,有时会在某个路口停下,看似随意地观察着周围。
李振邦默默跟在后面,心中疑惑,但谨记着“少说多看”的原则。
终于,车子拐进了闸北区那片熟悉的旧货市场区域。
夜晚的市场比白天冷清许多,大部分摊位都收了,只有零星几个卖小吃和杂货的还亮着灯。
陈科长的车速慢了下来,最终在一处不显眼的墙角阴影里停住。
他示意李振邦下车,目光却投向斜前方一个已经打烊的摊位。
那是一个用木板搭起来的简易摊位,棚顶盖着防雨的油毡布。
摊位紧闭,用一块旧帆布罩着,但摊位一角挂着的木牌上,模糊可见“精修钟表收音”几个字。
正是李振邦在卷宗里注意到、并向陈科长汇报的那个旧钟表摊。
“就是这里?”陈科长的声音很低,像是在问李振邦,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是,根据记录,吴明德几次路过,都在这个摊位前有短暂停留。
”李振邦确认道。
陈科长没再说话,只是
“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意味着关于旧钟表摊的线索可能牵涉极深,或者分局已经有了更周密的计划,他的发现只是其中一环。
他收敛起所有外露的情绪,重新埋首于浩繁的卷宗之中,仿佛那日的汇报从未发生。
但暗地里,他观察得更细致了,不仅是对卷宗里的文字,也包括分局里往来的人员和气氛。
他发现,陈科长和他手下的几名得力干将,外出的频率明显增加了,而且往往神色凝重,归来时也常带着一身疲惫。
资料室隔壁原本空着的一间小会议室,现在时常紧闭门户,里面传来低沉的讨论声,有时会持续到深夜。
一种无形的张力在分局内部弥漫,李振邦知道,针对“老爷”的网,正在悄无声息地撒开。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李振邦正准备离开分局回临时宿舍,陈科长的身影出现在资料室门口。
“振邦,还没走?正好,跟我出去一趟。
”陈科长的语气很平常,像是临时起意。
李振邦心中一动,立刻应道:“是,科长。
” 陈科长没开吉普车,而是推了一辆半旧的自行车。
两人骑着车,融入了上海华灯初上的街景。
陈科长似乎并无明确目的地,穿街过巷,有时会在某个路口停下,看似随意地观察着周围。
李振邦默默跟在后面,心中疑惑,但谨记着“少说多看”的原则。
终于,车子拐进了闸北区那片熟悉的旧货市场区域。
夜晚的市场比白天冷清许多,大部分摊位都收了,只有零星几个卖小吃和杂货的还亮着灯。
陈科长的车速慢了下来,最终在一处不显眼的墙角阴影里停住。
他示意李振邦下车,目光却投向斜前方一个已经打烊的摊位。
那是一个用木板搭起来的简易摊位,棚顶盖着防雨的油毡布。
摊位紧闭,用一块旧帆布罩着,但摊位一角挂着的木牌上,模糊可见“精修钟表收音”几个字。
正是李振邦在卷宗里注意到、并向陈科长汇报的那个旧钟表摊。
“就是这里?”陈科长的声音很低,像是在问李振邦,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是,根据记录,吴明德几次路过,都在这个摊位前有短暂停留。
”李振邦确认道。
陈科长没再说话,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