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巷深家宴

关灯
一九五一年的初夏,上海的天空似乎比往年要凝重几分。

    微山湖行动的硝烟在李振邦身上尚未完全散去,额角的疤痕在闷热天气里隐隐发痒,而更厚重的,是弥漫在整座城市上空的战争阴云。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标语用鲜红的油漆刷满了临街的墙壁,广播喇叭里循环播放着激昂的进行曲和前线战报,里弄居委会组织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弄堂里的老太太们把积攒的铜板、银元甚至金戒指用红布包好,郑重地投入募捐箱;孩子们也不再追逐打闹,而是学着大人的样子,用废纸壳糊成“美帝国主义”的纸人,用竹竿高高挑起,喊着口号游行。

    一种同仇敌忾、共克时艰的氛围,包裹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常。

     李振邦休假了。

    张所长看着他眉宇间尚未褪尽的疲惫和那次行动留下的无形烙印,硬是给他批了三天假。

    “回去歇歇,陪陪你爹娘,眼下这光景,家里安稳比什么都强。

    ” 假期的第一天,他几乎是在沉睡中度过的。

    身体的极度疲惫和精神的骤然松弛,让他像一根绷得太久终于断开的弦。

    直到傍晚,母亲沈静芝轻柔的呼唤才将他从深沉的睡眠中唤醒。

     “振邦,起来吃晚饭了,你爹今天特意早回来的。

    ” 晚饭的饭桌,是李振邦在这个动荡年代最坚实的锚点。

    昏黄的灯光下,一方小桌被擦得发亮。

    饭菜比往常要丰盛些,有一碟油光光的红烧肉,一盘清炒油菜,一碟自家腌的酱瓜,还有一盆飘着蛋花的丝瓜汤。

    母亲不停地给他夹肉,嘴里念叨着:“多吃点,补补身子,在外头肯定吃不好。

    ” 父亲李墨轩默默地抿着一小杯散装白酒,看着儿子,眼神里有不易察觉的担忧和骄傲。

    “外面……形势紧,你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这仗,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

    咱们在家里,能省则省,能捐就捐,不能给国家添负担,也不能让前线的将士寒心。

    ” 李振邦点点头,扒拉着碗里的饭,红烧肉的香气和米饭的热气氤氲在一起,是实实在在的安稳。

    “所里也组织了捐款,大家都挺踊跃的。

    爸,妈,你们也别太省,身体要紧。

    ” “我们没事。

    ”母亲接口道,“就是担心你。

    现在外面乱,你们当公安的,更要小心。

    ”她说着,又给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