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渠水映青苗

关灯
春耕的脚步随着气温回升悄然临近,黑石镇南边的荒地上,每日天不亮就挤满了人。

    林越带着联防队员们划定田垄边界,赵衡拿着图纸指导村民们规划水渠走向,连平日里很少出门的老人,都提着篮子来给干活的人送水送干粮。

     “盟主,您看这渠挖得够深不?”一个光着膀子的汉子挥着锄头,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却笑得格外爽朗。

    他是上个月来投奔的流民,名叫牛大力,力气大得惊人,挖渠时总是冲在最前面。

     林越蹲下身,用手量了量渠底的深度,点头道:“再挖深半尺就够了,这样水流才能顺畅,南边那片高坡上的地也能浇到。

    ”牛大力应了声“好嘞”,抡起锄头又干了起来,锄头落下的地方,冻土簌簌碎裂,露出下面湿润的黑土。

     水渠的源头在柳溪村东边的柳溪,为了让水流顺利引到荒地,需要在溪水上筑一道简易水坝。

    柳老栓带着柳溪村的青壮,用石头和夯土垒坝,村里的妇女们则背着竹筐,一趟趟往坝上运碎石。

    “咱们柳溪的水,以后能浇到黑石镇的地,这可是好事!”柳老栓一边指挥着村民,一边跟身边的人说道,“等庄稼长起来,咱们的日子就更有盼头了。

    ” 十几天后,水渠终于挖通,水坝也筑好了。

    当林越让人打开水坝的闸门时,清澈的溪水顺着水渠缓缓流淌,如同一条碧绿的带子,穿过田野,流向南边的荒地。

    村民们围在水渠边,看着水流漫过田垄,一个个激动得拍手欢呼。

    “有水了!这下庄稼有救了!”“盟主真是有本事,咱们以后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 紧接着,开垦荒地的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

    林越将两千亩荒地按照人口和劳动力分配给流民和没有土地的村民,每户都能分到两三亩地。

    为了帮助大家尽快播种,镇里还免费发放粟米种子,李师傅的铁匠铺也赶制了一批新的锄头和犁耙,低价卖给村民。

     播种那天,黑石镇的田野里一片忙碌景象。

    牛大力牵着一头从蛮族那里缴获的野马,拉着犁耙在田里翻土,野马经过一段时间的驯服,已经变得十分温顺;马强则带着几个猎户出身的流民,在田埂上巡逻,防止田鼠和鸟类破坏种子;妇女们则跟在后面,弯腰将种子撒进土里,动作熟练而麻利。

    林越和赵衡也没闲着,他们穿梭在田间,指导村民们按照“垄作”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