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立新规整吏治,旧派阻扰遇挫

关灯
萧烬鸿将手中的卷宗重重合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案头堆叠的三桩旧案卷宗,纸页泛黄且字迹潦草,关键线索标注混乱,甚至有两起案件的物证记录与口供相互矛盾——这便是大理寺如今的办案常态,也是她下定决心改革的缘由。

     “青禾,去把大理寺的各司主事都叫到正厅来,就说本卿有要事商议。

    ”萧烬鸿起身,玄色官袍下摆扫过案边的铜炉,炉中檀香袅袅,却压不住她眉宇间的锐利。

     青禾应了声,快步出门。

    不多时,大理寺的五位主事便陆续抵达正厅。

    为首的陈主事年近五旬,是寺中资历最老的官员,向来秉持“祖制不可改”的念头,见萧烬鸿神色严肃,率先开口:“侍郎大人,不知急召我等前来,所为何事?” 萧烬鸿走到正厅中央的案前,将三卷旧案扔在桌上:“诸位看看这三桩案子,一桩偷鸡案因卷宗混乱,拖了半年未结;一桩伤人案物证保管不当丢失,致使凶手逍遥法外;还有这桩失窃案,口供记录前后矛盾,连嫌疑人的基本信息都有误。

    ”她目光扫过众人,“大理寺执掌刑狱,关乎百姓性命公道,如此混乱的办案流程,如何能服众?” 陈主事眉头一皱,上前翻了翻卷宗,语气带着几分不以为然:“大人,这办案流程乃是祖上定下的规矩,沿用百年了,些许疏漏在所难免,何必小题大做?” “些许疏漏?”萧烬鸿冷笑一声,“就因这‘些许疏漏’,多少百姓蒙冤?多少凶手逃脱制裁?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若祖制不合时宜,为何不能改?” 此言一出,其余几位主事面面相觑。

    其中两位年轻些的主事,早已对混乱的流程颇有微词,却碍于陈主事的资历不敢发声,此刻见萧烬鸿态度坚决,眼中闪过一丝赞同。

     萧烬鸿不再理会陈主事的不满,从袖中取出早已拟定好的改革方案,铺在案上:“我已拟定了改革方案,今日召诸位前来,便是商议此事。

    其一,设立‘痕迹检验房’,专门用于存放案发现场提取的痕迹样本,配备放大镜、石膏模具等工具,便于后续勘察比对;其二,设立‘证据保管室’,由专人负责登记、保管各类物证,出入需登记备案,避免丢失或损坏;其三,设立‘口供记录室’,安排字迹工整、细心严谨的文书,专门记录嫌疑人与证人的口供,需经当事人核对签字后方可归档;其四,将衙役分为侦查组、抓捕组、证据组,侦查组负责勘察现场、走访排查,抓捕组负责缉拿嫌疑人,证据组负责整理、保管证据,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 她话音刚落,陈主事便立刻反驳:“大人!这万万不可!设立新科室、拆分衙役队伍,完全违背了祖制!况且,大理寺向来经费紧张,哪来的钱打造工具、修缮房屋?” “经费之事,我已向陛下奏请,陛下已应允拨款。

    ”萧烬鸿早有准备,“至于祖制,若祖制能确保每桩案子都公正审理,我自然不会提议改革。

    可如今的情况,诸位有目共睹,改革势在必行!” 另一位李主事犹豫着开口:“大人,改革的想法确实可行,可寺中不少衙役已习惯了旧流程,突然拆分队伍,怕是难以适应。

    ” “适应与否,在于引导。

    ”萧烬鸿道,“改革推行后,我会亲自对衙役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使用新工具、如何规范办案。

    只要能提高办案效率,还百姓公道,些许不适,忍一忍便过去了。

    ” 陈主事见萧烬鸿态度坚决,又搬出了女皇,脸色愈发难看,却仍不愿妥协:“大人,此事事关重大,岂能仅凭你一己之见便定夺?不如暂缓几日,待我等与寺中其他官员商议后,再做决定?” 萧烬鸿知道陈主事是想拖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