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光启论格物 帝心种新芽
关灯
小
中
大
魏忠贤一党的反扑虽如预料般到来,却并未能在朱由检精心构筑的防线上撕开缺口。
那道申饬御史的朱批,如同一盆冷水,暂时浇熄了言官们肆意攻讦的气焰,也让朝野上下看清了新帝维护近臣、不容轻易挑衅的决心。
王安国有惊无险,依旧埋首于翰林院的故纸堆中,只是心中对皇帝的感念与忠诚,在图谱上又悄然攀升了几分。
数日后的一个下午,秋阳明媚,少了些许深秋的肃杀。
朱由检正在乾清宫批阅奏章,王承恩面带喜色,快步而入,低声禀报:“陛下,徐光启徐先生,已至京师,现在宫门外候旨!” 朱由检闻言,精神顿时一振,立刻放下朱笔:“快宣!不,引他去西暖阁,朕在那里见他。
” 他不想在过于正式的场合接见这位他寄予厚望的科技先驱,西暖阁更显亲近与重视。
片刻后,朱由检在西暖阁见到了风尘仆仆却目光炯炯的徐光启。
徐光启年过花甲,须发已见斑白,但身板挺直,面容清癯,一双眼睛充满了睿智与求知的光芒。
他依礼参拜,声音洪亮而沉稳:“老臣徐光启,叩见陛下万岁!” “徐先生快快请起,看座!” 朱由检亲自虚扶,态度十分恳切,“先生一路辛苦。
朕在南京时,便久闻先生大名,于天文、历法、农事、火器乃至西学,皆有精深造诣,乃我大明不可多得之瑰宝。
如今国事维艰,正需先生这等经世致用之才,故而急召先生入京,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 徐光启心中感动,他在南京被闲置多年,早已习惯了官场的冷遇,没想到新帝登基不久,便如此礼贤下士,言语间充满了真诚的倚重。
他连忙躬身:“陛下谬赞,老臣愧不敢当。
陛下锐意中兴,召老臣前来,但有驱使,老臣定当竭尽驽钝,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示意内侍奉茶。
他没有急于切入正题,而是先关切地问了问徐光启旅途情况,以及其在南京的研究近况,营造出宽松的谈话氛围。
内心独白却在活跃地评估着:“气场沉稳,眼神清澈,没有老学究的迂腐气,反而有种科学家的务实感。
不错不错,这初始印象分很高。
” 闲谈片刻后,朱由检才将话题引向核心:“徐先生,朕近日思之,我大明地大物博,能工巧匠辈出,然许多技艺却固步自封,难以精进。
” “反观西洋诸国
那道申饬御史的朱批,如同一盆冷水,暂时浇熄了言官们肆意攻讦的气焰,也让朝野上下看清了新帝维护近臣、不容轻易挑衅的决心。
王安国有惊无险,依旧埋首于翰林院的故纸堆中,只是心中对皇帝的感念与忠诚,在图谱上又悄然攀升了几分。
数日后的一个下午,秋阳明媚,少了些许深秋的肃杀。
朱由检正在乾清宫批阅奏章,王承恩面带喜色,快步而入,低声禀报:“陛下,徐光启徐先生,已至京师,现在宫门外候旨!” 朱由检闻言,精神顿时一振,立刻放下朱笔:“快宣!不,引他去西暖阁,朕在那里见他。
” 他不想在过于正式的场合接见这位他寄予厚望的科技先驱,西暖阁更显亲近与重视。
片刻后,朱由检在西暖阁见到了风尘仆仆却目光炯炯的徐光启。
徐光启年过花甲,须发已见斑白,但身板挺直,面容清癯,一双眼睛充满了睿智与求知的光芒。
他依礼参拜,声音洪亮而沉稳:“老臣徐光启,叩见陛下万岁!” “徐先生快快请起,看座!” 朱由检亲自虚扶,态度十分恳切,“先生一路辛苦。
朕在南京时,便久闻先生大名,于天文、历法、农事、火器乃至西学,皆有精深造诣,乃我大明不可多得之瑰宝。
如今国事维艰,正需先生这等经世致用之才,故而急召先生入京,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 徐光启心中感动,他在南京被闲置多年,早已习惯了官场的冷遇,没想到新帝登基不久,便如此礼贤下士,言语间充满了真诚的倚重。
他连忙躬身:“陛下谬赞,老臣愧不敢当。
陛下锐意中兴,召老臣前来,但有驱使,老臣定当竭尽驽钝,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示意内侍奉茶。
他没有急于切入正题,而是先关切地问了问徐光启旅途情况,以及其在南京的研究近况,营造出宽松的谈话氛围。
内心独白却在活跃地评估着:“气场沉稳,眼神清澈,没有老学究的迂腐气,反而有种科学家的务实感。
不错不错,这初始印象分很高。
” 闲谈片刻后,朱由检才将话题引向核心:“徐先生,朕近日思之,我大明地大物博,能工巧匠辈出,然许多技艺却固步自封,难以精进。
” “反观西洋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