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银号汇天下 将星守四方
关灯
小
中
大
的残余势力,整顿军纪,修缮城防;
另一方面,则开始着手从现有边军及流民青壮中,选拔忠厚敢战之士,筹备新军编练事宜。
他知道,这三千新军,将是陛下插在北疆的一柄利刃,也是他未来建功立业的根本。
几乎在孙传庭得到重用的同时,另一位被朱由检寄予厚望的臣子——卢象升,也送来了他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后的第一份成果汇报。
卢象升在奏疏中详细陈述了他如何清查卫所空额,汰换老弱,惩治贪墨军官,并在此基础上,以保境安民为由,招募当地良家子弟及可靠流民,编练民壮。
他并未追求数量,而是注重精悍,目前已初步编成三营,约一千五百人,日日操练不止,并初步配备了统一的号衣与兵器。
他在疏中特别提到:“……兵不在众,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
此千五百人,臣日日与之同甘共苦,训以忠义,严以纪律,假以时日,可当一面。
” 朱由检览奏,心中甚喜。
卢象升不愧为历史上知名的忠勇之臣,行事踏实,不尚空谈,且极善于练兵。
他脑海中,卢象升的忠诚度光点稳定在八十五的绿色。
“卢象升忠勇可嘉,练兵的成效,朕已见之。
” 朱由检对侍立一旁的王承恩道,“传旨,擢升卢象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兼理军务。
” “着他将所练之兵,悉数带往河南,以为骨干,继续扩编整顿,专司弹压地方,清剿小股流寇,保中原腹地安宁!” 河南乃天下之中,亦是流寇易于滋生蔓延之地。
将卢象升放在这里,并给予练兵、统兵之权,正是要未雨绸缪,在中原腹地钉下一颗坚实的钉子。
同时,这也与孙传庭在北方的布局形成了呼应。
安排好了北疆与中原的军事布局,朱由检的注意力再次回到了帝国的科技引擎——皇家技术研究院。
徐光启与宋应星没有让他失望。
这一日,徐光启与宋应星联袂求见,脸上都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之色。
“陛下!天佑大明,研究院于火器一道,再有突破!”徐光启声音洪亮,难掩激动。
“哦?徐先生、宋先生,快快讲来!”朱由检精神一振。
宋应星上前一步,躬身道:“回陛下,臣等遵陛下指示,反复试验,已成功试制出可稳定击发的燧发机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虽结构尚需优化,然已基本解决风雨天难以点燃火药之弊!以此机括装于鸟铳,射速、可靠性皆远胜火绳枪!” 他示意随行的研究院工
他知道,这三千新军,将是陛下插在北疆的一柄利刃,也是他未来建功立业的根本。
几乎在孙传庭得到重用的同时,另一位被朱由检寄予厚望的臣子——卢象升,也送来了他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后的第一份成果汇报。
卢象升在奏疏中详细陈述了他如何清查卫所空额,汰换老弱,惩治贪墨军官,并在此基础上,以保境安民为由,招募当地良家子弟及可靠流民,编练民壮。
他并未追求数量,而是注重精悍,目前已初步编成三营,约一千五百人,日日操练不止,并初步配备了统一的号衣与兵器。
他在疏中特别提到:“……兵不在众,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
此千五百人,臣日日与之同甘共苦,训以忠义,严以纪律,假以时日,可当一面。
” 朱由检览奏,心中甚喜。
卢象升不愧为历史上知名的忠勇之臣,行事踏实,不尚空谈,且极善于练兵。
他脑海中,卢象升的忠诚度光点稳定在八十五的绿色。
“卢象升忠勇可嘉,练兵的成效,朕已见之。
” 朱由检对侍立一旁的王承恩道,“传旨,擢升卢象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兼理军务。
” “着他将所练之兵,悉数带往河南,以为骨干,继续扩编整顿,专司弹压地方,清剿小股流寇,保中原腹地安宁!” 河南乃天下之中,亦是流寇易于滋生蔓延之地。
将卢象升放在这里,并给予练兵、统兵之权,正是要未雨绸缪,在中原腹地钉下一颗坚实的钉子。
同时,这也与孙传庭在北方的布局形成了呼应。
安排好了北疆与中原的军事布局,朱由检的注意力再次回到了帝国的科技引擎——皇家技术研究院。
徐光启与宋应星没有让他失望。
这一日,徐光启与宋应星联袂求见,脸上都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之色。
“陛下!天佑大明,研究院于火器一道,再有突破!”徐光启声音洪亮,难掩激动。
“哦?徐先生、宋先生,快快讲来!”朱由检精神一振。
宋应星上前一步,躬身道:“回陛下,臣等遵陛下指示,反复试验,已成功试制出可稳定击发的燧发机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虽结构尚需优化,然已基本解决风雨天难以点燃火药之弊!以此机括装于鸟铳,射速、可靠性皆远胜火绳枪!” 他示意随行的研究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