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造纸术的涟漪

关灯
彩! 待那薄膜干透,亲随小心将其揭下,呈到吕布面前。

     触手略显粗糙,颜色晦暗不均,边缘也有些毛躁,比起光滑洁白的“蔡侯纸”,卖相差了不止一筹。

    但……它确实是一张成型的纸!质地虽厚硬,却柔韧不易碎裂。

     吕布取过笔,蘸墨,在其上书写。

     墨迹略有晕染,笔触能感受到纸张的粗糙纹理,但字迹清晰可辨,并未穿透纸背。

     成了! 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涌上心头,远比战场得胜更为奇妙。

    这是一种创造与改变的成就感。

     “成功了!虽粗糙,却堪用!”吕布脸上露出了许久未见的畅快笑容。

    院中参与此事的匠人和亲随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小小的欢呼,多日的疲惫与沮丧一扫而空。

     吕布重赏了参与的众人,尤其那两位老匠人,并严令此事不得外传,尤其制作方法,乃军中机密。

     他将其命名为“吕侯纸”。

    并非狂妄自比蔡伦,而是借此名号,便于在内部推行和使用。

     很快,第一批质量相对稳定的“吕侯纸”被优先送往军中,用于书写日常口令、换防文书、边境巡查记录等非永久性保存的信令文件。

    竹简的重量和缣帛的成本,在这一张张粗糙的纸张面前,显得格外突兀。

     军中小吏很快发现了它的好处:轻便,易携带,书写速度也快,虽不如缣帛美观,但用于日常军务传递,绰绰有余。

    消息悄然在底层传开,兵士们虽不知“纸”为何物,但都知道吕都尉又弄出了省钱省力的新东西,心中对其“巧思”愈发钦佩。

     这变革的涟漪初时细微,却悄然扩散。

    文书往来效率得以提升,信息的流动在不知不觉中加快了一丝。

    而吕布手中,也多了一张无人知晓的底牌——一种可以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信息载体。

     它此刻只是用于军中信令,但吕布的目光早已投向更远的未来。

    招贤纳士,教化传播,政令通达……这一切,都需要仰仗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知识承载方式。

     “吕侯纸”的诞生,如同在并北这块略显荒芜的土地上,埋下了一颗微弱却潜力无限的种子。

    只待时机合适,便可破土而出,掀起更大的波澜。

     而此刻的吕布,则已开始思索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改进工艺,提升纸张质量,以及,何时才能让它发挥出真正的作用,而不仅仅局限于几卷军令。

     喜欢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请大家收藏:()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