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云山大捷惊敌胆 主帅收兵惑狂顽
关灯
小
中
大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五日,朝鲜,博川以北。
云山战斗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但那股浓烈的、混杂着泥土、鲜血和火药味的独特气息,仿佛已经顺着清川江刺骨的寒风,吹遍了整个朝鲜北部,也吹进了志愿军临时指挥部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三十九军将号称“开国元勋师”的美军骑兵第一师打得狼狈南窜,其下属的第八团更是几乎被打残了建制。
这是中美两军在朝鲜战场上的第一次师级规模的正面碰撞,结果震惊了世界。
设在一处废弃民居里的指挥部内,气氛却不像预想中那样欢腾。
缴获的美军地图铺满了整张桌子,上面用红蓝铅笔标注的态势线犬牙交错。
几位高级指挥员围在地图前,每个人的脸上都刻着胜利带来的兴奋,但眉宇深处,却又都凝结着一层化不开的凝重。
“老总,三十九军、四十军、五十军并肩作战,经过近十日的连续攻击,西线之敌已全线动摇!”邓副司令员指着地图上不断向南溃缩的蓝色箭头,声音中难掩激动,“美骑一师、二十四师,南朝鲜伪一师、六师、八师,均遭我重创,正向清川江以南收缩。
西线总指挥韩司令来电请示,是否应该抓住战机,尽起主力,渡过清川江,乘胜追击,将敌人彻底赶出朝鲜北部!” 这个提议像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指挥部里的战斗热情。
几位年轻的参谋脸上都泛起了红光,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了。
入朝第一仗就打出如此威风,将不可一世的美军王牌打得丢盔弃甲,这极大地增强了所有人的信心。
乘胜追击,宜将剩勇追穷寇,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军事逻辑。
李云龙坐在一旁的长凳上,正用一块油布仔细地擦拭着一把缴获来的美制M1911手枪。
他把枪拆成一堆零件,又熟练地组合起来,拉动枪栓,发出清脆的“咔哒”声,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听到邓副司令员的报告和韩司令的请示,他“霍”地一下站了起来,把手枪往腰间一别,大步流星地走到地图前。
“这还用请示?兵贵神速,战机稍纵即逝!”李云龙的嗓门还是一如既往地响亮,仿佛能把屋顶的积雪震下来,“美国佬现在就是一条被咱们打断了腿的狼,正夹着尾巴逃命呢!咱们现在不痛打落水狗,还等什么?等他舔好了伤口,回过头来再咬咱们一口?我同意韩司令的意见,不光要追,还要猛追!命令各部队,不要管什么建制,不要计较什么伤亡,哪个部队跑得快,就给我往敌人的心脏里插!一直插到平壤去,把麦克阿瑟那个老狂人,直接赶下大海喂王八!” 他这番话说得豪气干云,充满了野性的冲击力,让在场的许多人都热血沸腾。
这正是李云龙的风格,他的字典里似乎从来没有“退缩”和“犹豫”,只有“进攻、进攻、再进攻”。
然而,那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文质彬彬的总部参谋却皱起了眉头。
他扶了扶眼镜,冷静地开口:“云龙同志,不能只看到胜利。
我们更要看到胜利背后付出的代价和潜藏的危机。
云山一仗,三十九军打得英勇,但伤亡也超过了我们战前的预估。
美军的火力优势,尤其是他们的炮群和航空兵,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我们是靠着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出其不意的战术才取得了胜利。
现在敌人已经有了防备,并且正在向后方收缩,重新组织防御。
如果我们贸然追击,部队冲出山区,进入平原丘陵地带,那我们将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空中和地面火力之下。
到时候,就不是我们追击敌人,而是敌人用他们的‘钢铁’来追击我们的‘血肉’了。
” “怕个鸟!”李云龙眼睛一瞪,“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咱们的战士,什么时候怕过死?美国人的飞机大炮是厉害,可他的兵也是两条腿扛着一个脑袋,子弹打进去,照样得见阎王!咱们打的就是一股气势!现在咱们的气势正盛,敌人的士气已经跌到了谷底。
这时候不乘势掩杀,扩大战果,等敌人缓过劲来,再想打,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不是怕不怕死的问题,这是科学的军事态度问题!”参谋也有些激动,提高了声调,“我们的后勤补给线已经拉长到了极限,洪副司令为了往前线多送一袋粮食一发子弹,愁得头发都白了。
战士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在冰天雪地里连续作战十几天,很多人连一顿热饭都吃不上。
我们的体力、弹药、粮食,都已经接近了临界点。
这种情况下,我们拿什么去支撑一场大规模的追击战?” “那就以战养战!敌人屁股后面,什么没有?汽车、大炮、罐头、棉衣,应有尽有!只要我们追得够快,敌人的后勤仓库,就是我们的补给站!”李云龙梗着脖子反驳。
两人的争论,代表了指挥部里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
一种是基于战术层面和战斗意志的“猛进论”
云山战斗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但那股浓烈的、混杂着泥土、鲜血和火药味的独特气息,仿佛已经顺着清川江刺骨的寒风,吹遍了整个朝鲜北部,也吹进了志愿军临时指挥部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三十九军将号称“开国元勋师”的美军骑兵第一师打得狼狈南窜,其下属的第八团更是几乎被打残了建制。
这是中美两军在朝鲜战场上的第一次师级规模的正面碰撞,结果震惊了世界。
设在一处废弃民居里的指挥部内,气氛却不像预想中那样欢腾。
缴获的美军地图铺满了整张桌子,上面用红蓝铅笔标注的态势线犬牙交错。
几位高级指挥员围在地图前,每个人的脸上都刻着胜利带来的兴奋,但眉宇深处,却又都凝结着一层化不开的凝重。
“老总,三十九军、四十军、五十军并肩作战,经过近十日的连续攻击,西线之敌已全线动摇!”邓副司令员指着地图上不断向南溃缩的蓝色箭头,声音中难掩激动,“美骑一师、二十四师,南朝鲜伪一师、六师、八师,均遭我重创,正向清川江以南收缩。
西线总指挥韩司令来电请示,是否应该抓住战机,尽起主力,渡过清川江,乘胜追击,将敌人彻底赶出朝鲜北部!” 这个提议像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指挥部里的战斗热情。
几位年轻的参谋脸上都泛起了红光,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了。
入朝第一仗就打出如此威风,将不可一世的美军王牌打得丢盔弃甲,这极大地增强了所有人的信心。
乘胜追击,宜将剩勇追穷寇,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军事逻辑。
李云龙坐在一旁的长凳上,正用一块油布仔细地擦拭着一把缴获来的美制M1911手枪。
他把枪拆成一堆零件,又熟练地组合起来,拉动枪栓,发出清脆的“咔哒”声,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听到邓副司令员的报告和韩司令的请示,他“霍”地一下站了起来,把手枪往腰间一别,大步流星地走到地图前。
“这还用请示?兵贵神速,战机稍纵即逝!”李云龙的嗓门还是一如既往地响亮,仿佛能把屋顶的积雪震下来,“美国佬现在就是一条被咱们打断了腿的狼,正夹着尾巴逃命呢!咱们现在不痛打落水狗,还等什么?等他舔好了伤口,回过头来再咬咱们一口?我同意韩司令的意见,不光要追,还要猛追!命令各部队,不要管什么建制,不要计较什么伤亡,哪个部队跑得快,就给我往敌人的心脏里插!一直插到平壤去,把麦克阿瑟那个老狂人,直接赶下大海喂王八!” 他这番话说得豪气干云,充满了野性的冲击力,让在场的许多人都热血沸腾。
这正是李云龙的风格,他的字典里似乎从来没有“退缩”和“犹豫”,只有“进攻、进攻、再进攻”。
然而,那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文质彬彬的总部参谋却皱起了眉头。
他扶了扶眼镜,冷静地开口:“云龙同志,不能只看到胜利。
我们更要看到胜利背后付出的代价和潜藏的危机。
云山一仗,三十九军打得英勇,但伤亡也超过了我们战前的预估。
美军的火力优势,尤其是他们的炮群和航空兵,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我们是靠着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出其不意的战术才取得了胜利。
现在敌人已经有了防备,并且正在向后方收缩,重新组织防御。
如果我们贸然追击,部队冲出山区,进入平原丘陵地带,那我们将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空中和地面火力之下。
到时候,就不是我们追击敌人,而是敌人用他们的‘钢铁’来追击我们的‘血肉’了。
” “怕个鸟!”李云龙眼睛一瞪,“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咱们的战士,什么时候怕过死?美国人的飞机大炮是厉害,可他的兵也是两条腿扛着一个脑袋,子弹打进去,照样得见阎王!咱们打的就是一股气势!现在咱们的气势正盛,敌人的士气已经跌到了谷底。
这时候不乘势掩杀,扩大战果,等敌人缓过劲来,再想打,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不是怕不怕死的问题,这是科学的军事态度问题!”参谋也有些激动,提高了声调,“我们的后勤补给线已经拉长到了极限,洪副司令为了往前线多送一袋粮食一发子弹,愁得头发都白了。
战士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在冰天雪地里连续作战十几天,很多人连一顿热饭都吃不上。
我们的体力、弹药、粮食,都已经接近了临界点。
这种情况下,我们拿什么去支撑一场大规模的追击战?” “那就以战养战!敌人屁股后面,什么没有?汽车、大炮、罐头、棉衣,应有尽有!只要我们追得够快,敌人的后勤仓库,就是我们的补给站!”李云龙梗着脖子反驳。
两人的争论,代表了指挥部里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
一种是基于战术层面和战斗意志的“猛进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