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无声的筹备

关灯
林砚所住的小院,名为“听竹苑”,名字倒是风雅,实则位置偏僻,年久失修。

    几丛瘦竹在秋风中萧瑟作响,更添几分凄凉。

    三日的禁足,对于旁人或许是折磨,对林砚而言,却正是求之不得的筹备期。

     小莲的行动比预想的还要顺利。

     第二天下午,她便带着消息回来了。

    小脸上因为疾走而泛着红晕,眼睛却亮晶晶的,带着几分完成任务的兴奋与忐忑。

     “少爷,少爷!”她关紧房门,压低声音,像是揣着天大的秘密,“锡匠张老头那边问过了,他说您画的那弯弯绕绕的管子不好打,尤其是要保证不漏气,更费工夫,价钱不便宜。

    估摸着得要……二钱银子,而且最快也要五天才能做好。

    ” 二钱银子,几乎相当于原主大半年的例钱了。

    林砚眉头都没皱一下,点了点头。

    在他的预估范围内。

    “钱不是问题,让他做,一定要保证密封。

    五天后,你去取货。

    ” “嗯!”小莲用力点头,继续汇报,“刘记酒坊的劣质米酒,奴婢买了五斤,就藏在厨房的柴火堆下面。

    那酒……味道可真冲。

    ”她皱了皱小鼻子,显然对那酒的质量不敢恭维。

     林砚笑了笑,劣质酒才好,成本低,经过蒸馏提纯后,品质的飞跃才会更惊人。

     “至于赵叔那里……”小莲的声音更低了些,带着一丝如释重负,“赵叔一听是少爷您需要,什么都没多问,就说他在城外十里坡有个废弃的看瓜棚子,周围没什么人家,平时根本没人去。

    他说要是用得着,他随时可以带我们过去,还能帮我们看着点。

    ” 林砚心中一定。

    赵铁鹰的爽快和不多问,省了他很多口舌,也证明了此人的确可靠。

    一个安全且隐蔽的场地,是计划成功的关键一环。

     “好,做得很好。

    ”林砚不吝夸奖,让小莲的脸更红了些,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银子还够吗?”林砚问。

    他知道原主积蓄寥寥。

     小莲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些散碎银子和铜板:“买酒花了三十五文,剩下的都在这里了。

    锡匠那边说要先付五十文定钱,奴婢也给了。

    ” 林砚看了看那所剩无几的钱财,心中并无波澜。

    启动资金匮乏,是创业者常态。

    只要第一步走通,后续的财富将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钱你先收好。

    这几天,你留意着府里的动静,特别是主母和琅少爷那边。

    另外,想办法再弄些结实的陶罐或者坛子来,大小都要,洗净晾干备用。

    ” “是,少爷。

    ” 接下来的几天,听竹苑安静得仿佛被世界遗忘。

    除了每日定点送来粗糙饭食的仆役,再无人踏足。

     林砚乐得清静。

    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房里,看似在发呆或翻阅那些无用的杂书,实则是在脑中不断细化、优化他的计划。

    从蒸馏火候的模拟,到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预案,再到第一批“玉冰烧”成功后的销售渠道雏形……他像前世操盘百亿项目一样,谨慎地推演着每一个环节。

     偶尔,他也会在院子里慢慢走动,活动依旧酸疼的双腿,同时观察着这个时代的建筑、植物,甚至泥土,寻找一切可能利用的资源。

    他的目光冷静而专注,如同一个最高效的扫描仪,将有用的信息录入脑海。

     小莲则严格按照他的指示,悄无声息地行动着。

    她利用自己在仆役中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