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青天临杭
关灯
小
中
大
两日时间,倏忽而过。
这一日,杭州城万人空巷。
自北门至钦差行辕(暂设于原巡抚衙署)的官道两旁,早早便被肃立的官兵隔开,挤满了前来围观的人群。
商贾、士子、平民,各色人等皆翘首以盼,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好奇、敬畏与不安的复杂情绪。
辰时三刻,銮铃声响,旌旗招展。
钦差大臣、户部侍郎王守哲的仪仗,在众多随从护卫的簇拥下,缓缓驶入杭州北门。
没有想象中的奢华排场,队伍核心是一辆半旧不新的青呢官轿,仪仗也仅是按制所设,并无任何逾矩之处。
然而,那股源自权力核心的肃穆与威压,却无声地笼罩了整个队伍,所过之处,喧嚣的人群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仿佛被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
官轿在行辕前稳稳停下。
轿帘掀开,一位身着绯色官袍、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目光锐利如鹰的中年官员,迈步而出。
他身形不算高大,但脊梁挺得笔直,仿佛一根宁折不弯的青松,周身散发着一种冷冽刚正的气息,正是王守哲。
等候在行辕外的杭州府大小官员,在知府赵文渊的带领下,齐齐躬身行礼:“恭迎钦差大人!” 王守哲目光淡淡扫过众人,并未过多寒暄,只是微微颔首,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诸位大人免礼。
本官奉旨南下,督办税政,清查积弊,望诸位同心协力,共体时艰。
” 言罢,他不再多言,径直步入行辕。
那份雷厉风行、不怒自威的气势,让在场许多官员心中都是一凛。
钦差驾临,如同巨石入水,瞬间打破了杭州府勉强维持的平静假象。
王守哲入驻行辕的当日,便连下三道钧令: 第一,即刻起,加征茶丝税之新法,于杭州府率先施行,各相关商号,限期半月,重新核报账目,补缴税款。
第二,设立“清账司”,由他带来的户部精干吏员及部分抽调的地方官员组成,即日开始,核查杭州府近五年来与茶、丝、盐、漕等相关之官商账目。
第三,于行辕外设“纳言箱”,允许士农工商各界,匿名投书,检举揭发一切贪墨舞弊、偷漏税赋、不法经营之行径。
三道命令,条条如刀,刀刀见血!尤其是最后一条“纳言箱”,更是让无数人寝食难安,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封来自暗处的检举信,就将自己送入万劫
这一日,杭州城万人空巷。
自北门至钦差行辕(暂设于原巡抚衙署)的官道两旁,早早便被肃立的官兵隔开,挤满了前来围观的人群。
商贾、士子、平民,各色人等皆翘首以盼,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好奇、敬畏与不安的复杂情绪。
辰时三刻,銮铃声响,旌旗招展。
钦差大臣、户部侍郎王守哲的仪仗,在众多随从护卫的簇拥下,缓缓驶入杭州北门。
没有想象中的奢华排场,队伍核心是一辆半旧不新的青呢官轿,仪仗也仅是按制所设,并无任何逾矩之处。
然而,那股源自权力核心的肃穆与威压,却无声地笼罩了整个队伍,所过之处,喧嚣的人群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仿佛被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
官轿在行辕前稳稳停下。
轿帘掀开,一位身着绯色官袍、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目光锐利如鹰的中年官员,迈步而出。
他身形不算高大,但脊梁挺得笔直,仿佛一根宁折不弯的青松,周身散发着一种冷冽刚正的气息,正是王守哲。
等候在行辕外的杭州府大小官员,在知府赵文渊的带领下,齐齐躬身行礼:“恭迎钦差大人!” 王守哲目光淡淡扫过众人,并未过多寒暄,只是微微颔首,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诸位大人免礼。
本官奉旨南下,督办税政,清查积弊,望诸位同心协力,共体时艰。
” 言罢,他不再多言,径直步入行辕。
那份雷厉风行、不怒自威的气势,让在场许多官员心中都是一凛。
钦差驾临,如同巨石入水,瞬间打破了杭州府勉强维持的平静假象。
王守哲入驻行辕的当日,便连下三道钧令: 第一,即刻起,加征茶丝税之新法,于杭州府率先施行,各相关商号,限期半月,重新核报账目,补缴税款。
第二,设立“清账司”,由他带来的户部精干吏员及部分抽调的地方官员组成,即日开始,核查杭州府近五年来与茶、丝、盐、漕等相关之官商账目。
第三,于行辕外设“纳言箱”,允许士农工商各界,匿名投书,检举揭发一切贪墨舞弊、偷漏税赋、不法经营之行径。
三道命令,条条如刀,刀刀见血!尤其是最后一条“纳言箱”,更是让无数人寝食难安,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封来自暗处的检举信,就将自己送入万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