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根基初固,扬帆起航

关灯
比。

     第二件事,是梳理内部,明确规章。

     借着曾培年倒台、盐运司权力暂时空悬的契机,林砚对白驹场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正式确立了由场署官员、技术骨干(如沈舟)、灶户代表(李振河等)共同参与的“场务议事会”,重大决策皆需议事会商议通过。

    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灶户参与管理的权力,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归属感。

     同时,他让沈舟将改良的蓄卤池、煎盐灶等技术进行标准化整理,形成《白驹制盐新法》,在场内大力推广,并着手培训更多的技术工匠,为未来的扩张储备人才。

     第三件事,则是放眼外界,布局未来。

     两淮盐运使倒台,留下的权力真空和利益格局必然面临洗牌。

    林砚深知,这是白驹场扩大影响,甚至影响整个两淮盐政走向的关键窗口期。

     他亲自撰写了《白驹场盐政革新成效总汇及推广建言》,将白驹场新政的详细数据、操作流程、管理经验以及带来的显着效益(国库增收、灶户富裕、盐质提升)系统性地整理出来,通过王守哲和张文远御史两条渠道,再次上达天听。

    这份《总汇》已不仅仅是述职,更是一份请求在全国盐区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新法的“倡议书”。

     与此同时,他的商业触角也开始向外延伸。

    凭借白驹场日渐雄厚财力和优质盐源,他秘密指示赵铁鹰,开始接触淮安府乃至更远州府中,那些并非依附于旧盐商体系、有实力且信誉良好的商家,尝试建立新的盐运销售渠道,悄然编织着自己的商业网络。

     这一日,林砚与沈舟漫步在已然焕然一新的盐田边。

    湛蓝的天空下,星罗棋布的盐池波光粼粼,劳作的灶户们身影忙碌,却充满了干劲。

     “沈老先生,您看这白驹场,如今可还入眼?”林砚微笑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