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全厂总动员,雏形初现
关灯
小
中
大
第二天,红星机械厂的气氛就彻底变了。
如果说之前李晓宇修复动平衡机,带给工人们的是震惊和一丝虚无缥缈的希望,那么昨天,当他们亲眼见证刘师傅用最老的设备,制造出堪比艺术品的超高精度零件后,那种希望就变得无比真实和滚烫。
整个工厂仿佛一台生锈已久的机器,被注入了最顶级的润滑油,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轰然运转起来。
一大早,李晓宇就将液压卡盘的全套图纸,分发到了技术科和生产科。
这一次,再也没有人提出质疑。
技术科长张科长,这位五十多岁的老技术员,戴着老花镜,几乎是虔诚地捧着那些图纸,仿佛在看什么稀世珍宝。
他召集了科里所有的技术员,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逐字逐句地研究李晓宇在图纸上标注的每一条工艺要求和技术备注。
“都看清楚了!李总工在这里标注了,这个轴的表面,要用‘交叉影线’的方式进行打磨,这是一种我们从未用过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应力集中!” “还有这里,这个密封圈的沟槽,尺寸要求是负公差,但李总工特别注明,要用我们厂里那台旧的插床,以特定的角度去‘蹭’,而不是‘切’!妙啊,真是妙啊!这样既保证了精度,又避免了刀具的磨损!” 张科长一边研究,一边拍案叫绝。
他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当学徒的状态,充满了对未知技术的好奇与渴望。
生产车间里,更是热火朝天。
李晓宇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工序流转卡”。
在过去,工厂的生产是粗放式的。
一个零件,从毛坯到成品,全凭车间主任的口头调度和老师傅的个人经验。
今天张三做两道工序,明天李四再接手,中间的交接全靠吼,质量控制全靠老师傅的“手感”,出了问题更是家常便饭,而且经常互相推诿扯皮。
而现在,每一个零件,都配上了一张卡片。
如果说之前李晓宇修复动平衡机,带给工人们的是震惊和一丝虚无缥缈的希望,那么昨天,当他们亲眼见证刘师傅用最老的设备,制造出堪比艺术品的超高精度零件后,那种希望就变得无比真实和滚烫。
整个工厂仿佛一台生锈已久的机器,被注入了最顶级的润滑油,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轰然运转起来。
一大早,李晓宇就将液压卡盘的全套图纸,分发到了技术科和生产科。
这一次,再也没有人提出质疑。
技术科长张科长,这位五十多岁的老技术员,戴着老花镜,几乎是虔诚地捧着那些图纸,仿佛在看什么稀世珍宝。
他召集了科里所有的技术员,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逐字逐句地研究李晓宇在图纸上标注的每一条工艺要求和技术备注。
“都看清楚了!李总工在这里标注了,这个轴的表面,要用‘交叉影线’的方式进行打磨,这是一种我们从未用过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应力集中!” “还有这里,这个密封圈的沟槽,尺寸要求是负公差,但李总工特别注明,要用我们厂里那台旧的插床,以特定的角度去‘蹭’,而不是‘切’!妙啊,真是妙啊!这样既保证了精度,又避免了刀具的磨损!” 张科长一边研究,一边拍案叫绝。
他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当学徒的状态,充满了对未知技术的好奇与渴望。
生产车间里,更是热火朝天。
李晓宇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工序流转卡”。
在过去,工厂的生产是粗放式的。
一个零件,从毛坯到成品,全凭车间主任的口头调度和老师傅的个人经验。
今天张三做两道工序,明天李四再接手,中间的交接全靠吼,质量控制全靠老师傅的“手感”,出了问题更是家常便饭,而且经常互相推诿扯皮。
而现在,每一个零件,都配上了一张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