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天价订单,初显峥嵘

关灯
反问道:“陈厂长,王总工,我想请教一个问题。

    你们厂里一台普通的数控车床,一天三班倒,满负荷运转,能创造多少产值?” 王总工想了想,答道:“大概在三千到五千元左右,具体看加工什么零件。

    ” “好,那我们就按最低的三千元来算。

    ”李晓宇点了点头,站起身,走到了旁边的小黑板前,拿起了粉笔。

     “刚才的测试,大家也都看到了。

    使用我们的液压卡盘,对比老式卡盘,单是装夹效率,就提升了十几倍。

    综合加工效率,conservativelyabit,提升两倍,算不算夸张?” 王总工和陈厂长对视一眼,默默地点了点头。

    刚才测试的结果,效率提升了将近三倍,李晓宇说两倍,已经是非常保守的说法了。

     “好。

    ”李晓宇在黑板上写下“效率x2”。

    “原来一天三千的产值,现在就变成六千。

    一天,就多创造了三千元的价值。

    一个月是多少?九万!一年是多少?超过一百万!”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陈厂长:“也就是说,您花五千块钱,买走的不是一个卡盘,而是一台每年能为您额外创造一百万产值的‘印钞机’。

    请问,这笔买卖,划算吗?” 他又继续说道:“这还只是效率的提升。

    刚才的测试,合格率从84%提升到了100%。

    这中间16%的废品率,为您节省了多少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这些,是不是利润?” “更关键的是,重复定位精度。

    王总工,您是技术专家。

    您应该最清楚,0.001毫米级别的精度,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你们可以用原来一半价格的国产普通车床,去干德国进口高精度车床的活儿!一台德国车床多少钱?几十万,上百万!而我的卡盘,只需要五千块!” “它为您节省的,是几十上百万的设备采购成本!我卖您五千块,贵吗?” 李晓宇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每一句话,都像一颗重磅炸弹,炸得陈厂长和王总工的脑子里嗡嗡作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彻底被镇住了。

     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销售方式。

    这个年轻人,根本不是在推销一个产品,他是在用冰冷的数据和严谨的逻辑,为客户描绘一幅“如何赚大钱”的蓝图。

     他卖的不是卡盘,是解决方案,是效益,是利润! 这种降维打击般的商业思维,让他们这些还停留在“一分钱一分货”传统观念里的老国企干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李建国和张科长等人,也已经听傻了。

    他们张着嘴,呆呆地看着在黑板前侃侃而谈的李晓宇,感觉自己像是在听天书。

    原来……账,还可以这么算?原来,东西,还可以这么卖? 王总工第一个反应过来,他的眼中异彩连连,看向李晓宇的眼神,已经从欣赏,变成了彻底的敬佩。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