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顺利交付,新的征程
关灯
小
中
大
接下来的两天两夜,红星机械厂上演了建厂几十年来,最为壮观的一幕。
整个工厂,灯火通明,机器的轰鸣声二十四小时不曾停歇。
工人们自发地分成了两班倒,除了吃饭和短暂的休息,所有人都铆在了自己的岗位上。
没有人抱怨辛苦,也没有人提加班费。
那二十八个被当众销毁的零件,像一记警钟,时刻在他们耳边敲响。
他们心中都憋着一股劲,一股要把失去的荣誉和时间夺回来的劲,一股要向他们的新总工证明“我们红星厂的工人是好样的”的劲。
李晓宇也没有休息。
他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在车间、质检室和办公室之间来回穿梭。
他亲自监督每一个关键工序,为工人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临时的技术难题。
他提出的“预热补偿法”被严格执行。
每一台车床在进行精密加工前,都会先空转半个小时,等机床温度稳定后,再由师傅们用千分尺进行微调,消除热变形带来的误差。
这个在后世看来是常规操作的技巧,在此刻的红星厂,却像神技一般,彻底解决了批量生产中的精度一致性问题。
刘师傅和张科长,一个负责生产,一个负责质检,两位加起来超过一百岁的老将,此刻成了李晓宇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他们几乎是寸步不离地守在生产线上,对每一个下线的零件,都进行最严苛的检验。
在这样空前的凝聚力下,奇迹,再次发生了。
仅仅用了四十个小时,新的一批二十八个楔形滑块,全部加工完成。
当检验报告出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全部合格!误差全部控制在0.002毫米以内!” 张科长高举着报告,声音因为激动而嘶哑,却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喜悦。
“喔——!” 整个车间,瞬间被巨大的欢呼声淹没。
工人们扔掉手中的工具,互相拥抱,又笑又跳,像一群打赢了胜仗的孩子。
最后的组装、调试、打包,一气呵成。
当二十台崭新的液压卡盘,被小心翼翼地装上解放牌大卡车时,正好是合同约定交付日的最后一天上午。
“爸,刘师傅,张科长,我们走。
” 李晓宇没有耽搁,亲自带队,押着这批承载着全厂希望的产品,向着金陵机床厂疾驰而去。
整个工厂,灯火通明,机器的轰鸣声二十四小时不曾停歇。
工人们自发地分成了两班倒,除了吃饭和短暂的休息,所有人都铆在了自己的岗位上。
没有人抱怨辛苦,也没有人提加班费。
那二十八个被当众销毁的零件,像一记警钟,时刻在他们耳边敲响。
他们心中都憋着一股劲,一股要把失去的荣誉和时间夺回来的劲,一股要向他们的新总工证明“我们红星厂的工人是好样的”的劲。
李晓宇也没有休息。
他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在车间、质检室和办公室之间来回穿梭。
他亲自监督每一个关键工序,为工人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临时的技术难题。
他提出的“预热补偿法”被严格执行。
每一台车床在进行精密加工前,都会先空转半个小时,等机床温度稳定后,再由师傅们用千分尺进行微调,消除热变形带来的误差。
这个在后世看来是常规操作的技巧,在此刻的红星厂,却像神技一般,彻底解决了批量生产中的精度一致性问题。
刘师傅和张科长,一个负责生产,一个负责质检,两位加起来超过一百岁的老将,此刻成了李晓宇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他们几乎是寸步不离地守在生产线上,对每一个下线的零件,都进行最严苛的检验。
在这样空前的凝聚力下,奇迹,再次发生了。
仅仅用了四十个小时,新的一批二十八个楔形滑块,全部加工完成。
当检验报告出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全部合格!误差全部控制在0.002毫米以内!” 张科长高举着报告,声音因为激动而嘶哑,却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喜悦。
“喔——!” 整个车间,瞬间被巨大的欢呼声淹没。
工人们扔掉手中的工具,互相拥抱,又笑又跳,像一群打赢了胜仗的孩子。
最后的组装、调试、打包,一气呵成。
当二十台崭新的液压卡盘,被小心翼翼地装上解放牌大卡车时,正好是合同约定交付日的最后一天上午。
“爸,刘师傅,张科长,我们走。
” 李晓宇没有耽搁,亲自带队,押着这批承载着全厂希望的产品,向着金陵机床厂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