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兵分两路,双线并进

关灯
钱秉义教授的正式加盟,像一针强心剂,注入了刚刚成立的研发部。

     第二天,李晓宇便带着钱教授和他的两名得意门生——一个叫周毅,一个叫林晚,在全厂最好的技术员公寓安顿下来。

    看着窗明几净,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的住所,钱秉义师生三人的心中,都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被尊重和重视的温暖。

     安顿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研发部的重组会议。

     在会议上,李晓宇正式宣布,将原有的研发部,重组为两个核心攻关小组。

     “A组,由钱秉义教授担任组长,周毅和林晚为核心成员。

    ”李晓宇的目光投向钱教授,“A组的任务,是整个电主轴项目中,最艰难,也是最基础的一环——特种材料与精密轴承的研发。

    目标,就是复制并最终超越我们手上这颗德国的陶瓷球!” 钱教授郑重地点了点头,这个任务,正是他一生的追求。

     “B组,由我亲自担任组长。

    ”李晓宇继续说道,“B组负责主轴的机械结构设计、优化,以及最关键的——动平衡技术的研究。

    ”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一个围绕着电主轴研发的,权责清晰、目标明确的战斗小组,正式成型。

     然而,战斗刚一开始,A组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

     “不行,”钱教授看着那颗白色的小球,摇了摇头,“要反向推导它的烧结工艺,就必须先知道它精确的化学成分配比,特别是里面为了增加韧性而添加的稀土元素。

    我们厂里的化验室,设备太落后了,根本无法进行微米级的元素分析。

    ” 周毅和林晚的脸上,都露出了一丝为难。

    这的确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个我来解决。

    ”钱教授却显得胸有成竹。

    他走到办公室,拨通了一个省城长途。

    电话接通后,他那股学者的清高和执拗,立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喂,是老黄吗?我钱秉义……别跟我客套!我问你,你们所有没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有就行!我这里有个样品,需要做个全谱分析,明天我让我的学生送过去。

    ……什么?排队?我不管你排到哪里,我这个样品,必须第一个做!……这是国家863计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