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神乎其技,样机问世

关灯
最后的总装配,在万众瞩目之下,于红星厂保密等级最高的恒温恒湿精密测量室内正式开始。

     这里,已经被临时改造成了世界上最顶级的总装车间。

    空气经过三重过滤,洁净度达到了百级标准,任何一粒微尘都无处遁形。

    所有参与装配的人员,都换上了密不透风的防静电连体服,只露出两只眼睛,气氛庄重得如同在进行一台精密的外科手术。

     工作台上,三大核心部件——闪烁着黑曜石光泽的P2级陶瓷轴承、如同艺术品般的钛合金蜂巢外壳、以及内部蚀刻着无数微通道的“龙纹钢”主轴套,正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被赋予生命的最后时刻。

     然而,当张建华部长亲自带领着全厂技术最好的装配师傅,小心翼翼地进行第一次尝试时,那个从一开始就悬在所有人头顶的终极难题,终于还是暴露了出来。

     “不行……根本不行!” 一名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拿着特制的塞尺,在主轴套和轴承外圈的结合部反复测量,最终颓然地放下了工具,声音里充满了挫败感,“这里的装配公差,要求是0.1个微米!别说用手,就是用显微镜,我们都找不到能把它塞进去的角度!这……这不是人能干的活!” 另一个小组也传来了同样绝望的消息。

    钛合金外壳与主轴套的配合,同样因为这微米级的极限公差,而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

     三大子系统,本身都是追求极致性能的“偏执狂”,当它们需要被组合成一个整体时,这种偏执,就演变成了一种无法调和的“排异反应”。

    它们就像三块被打磨得无比光滑的玻璃,稍微施加一点外力,不是彼此弹开,就是直接碎裂。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 整个装配工作,在第一步就陷入了彻底的停滞。

    测量室外,透过巨大的玻璃观察窗,李建国等人的心,都沉到了谷底。

    而室内,那几位老师傅的额头上,早已布满了豆大的汗珠,连体服下的后背,更是被冷汗彻底浸湿。

     一种名为“绝望”的气氛,开始在寂静的测量室里无声地蔓延。

     就在这时,一直站在旁边观察,未发一言的李晓宇,终于动了。

     “大家都辛苦了,先休息一下。

    ”他平静的声音,打破了凝固的空气,“接下来的工作,我来。

    ” 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他。

    只见李晓宇不慌不忙地走到一台设备前,对身边的林涛说道:“林涛,去仓库,把我们为了这次实验,特意准备的那个大家伙,推过来。

    ” 林涛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立刻领命而去。

    片刻之后,一个巨大的,如同冰箱般的银白色金属杜瓦瓶,被他用一辆小推车,小心翼翼地推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