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京城献礼,举座皆惊

关灯
,“这不是普通的镜面抛光,这……这似乎是某种特殊的阳极氧化涂层?可以极大地增加表面的硬度和抗腐蚀性。

    ” 在场的,都是真正的行家。

    他们只看一眼,就能从这台样机的外观和工艺上,看出其背后那深不可测的技术底蕴。

     “周老,各位专家,”李晓宇平静地打开了随身带来的技术文件,“这是‘长缨一号’在我们厂内进行的最终测试报告。

    根据数据,它的最高稳定转速,达到了四万零二百转,轴心跳动,稳定在0.5微米以内,在模拟9G过载的振动台上,连续运行一小时,性能无衰减。

    ” 当这一连串堪称“逆天”的数据,从李晓宇口中报出时,现场的惊叹声,却渐渐平息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诡异的寂静。

     专家们面面相觑,眼神中,不再是之前的赞叹,反而多了一丝怀疑和审慎。

     终于,一位在精密传动领域,泰山北斗级的王院士,缓缓开口了,他的声音很温和,但提出的问题,却无比尖锐:“小李同志,你这份数据,恕我直言,太过完美了。

    完美到……有些不真实。

    ”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一个月的时间,要同时攻克超高转速下的散热、轴承、动平衡三大难题,还要加上全新的材料和结构。

    我们这里在座的,都是搞了一辈子技术的人。

    我们很清楚,这其中的任何一项,都足以让一个顶尖团队,耗费数年之功。

    而你们,在一个月内,全部做到了,还做得如此完美。

    这……从科学规律上,有些讲不通啊。

    ” 这番话,立刻引起了所有专家的共鸣。

    这不是刁难,而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对一个“超常规”成果,本能的、最严谨的质疑。

     面对满屋子国宝级专家的审视,钱秉义教授都感到了一丝压力,手心微微出汗。

     然而,李晓宇的脸上,却依旧挂着那副云淡风轻的微笑。

     他知道,任何的解释,在这些只相信数据和事实的科学家面前,都是苍白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亲眼见证奇迹。

     “王院士,您的质疑,非常有道理。

    ”李晓宇不卑不亢地说道,“所以,我们今天把样机带来,就是想请各位专家,用我们国家最顶级的设备,亲自为它做一次最全面的‘体检’。

    ” 就在这时,一直未发一言的周将军,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说得好!”他的眼中,爆发出赞许的精光,“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理论争辩一万句,不如现场开机看一次!” 本小章还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