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崭露头角

关灯
十一月的青泉县,已是深秋。

     林枫从市里回来的第二天,就全身心投入到产业园区的工作中。

    感情的挫折反而成了他努力工作的动力,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办公室和园区筹备现场。

     这天上午,林枫正在整理园区规划图纸,赵国栋走进办公室。

     “林枫,王县长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

    ” 林枫放下手中的工作,快步走向县长办公室。

    敲门进去时,发现里面除了王县长,还有两个陌生人。

     “林枫来了。

    ”王县长笑着介绍,“这两位是省报的记者同志,专门来采访我们产业园区的。

    我想着你最了解情况,就由你来接待吧。

    ” 林枫心中一动,这是个难得的宣传机会。

    他从容地向两位记者问好:“欢迎来到青泉县,我是产业园区的林枫。

    ” 其中一位年长些的记者递过名片:“我是省报经济部的张记者,这位是我的同事小李。

    我们听说青泉县在搞产业园区,觉得很新颖,特地来采访。

    ” “这是我们县的创新尝试。

    ”林枫接过话题,“请跟我来,我带二位去看看园区选址,边走边介绍。

    ” 在前往园区选址的路上,林枫详细介绍了产业园区的规划理念、发展目标和预期效益。

    他不仅用数据说话,还结合南方考察的见闻,讲得生动具体。

     “...我们不是简单地把企业聚集在一起,而是要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上游有原材料供应,中游是配件生产,下游是整机装配和销售,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张记者边听边记,不时提问:“这个思路很超前啊。

    在县级层面搞产业园区,你们是怎么想到的?” “这要感谢王县长的远见。

    ”林枫巧妙地把功劳归于领导,“王县长带队去南方考察后,结合我们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这个构想。

    ” 在园区选址现场,林枫指着正在进行的土地平整工作:“这一片规划为核心区,主要吸引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入驻。

    旁边是配套区,提供物流、仓储、生活等服务。

    ” 小李记者拍了几张照片,问道:“目前有多少企业有意向入驻?” “已经有十二家企业正式报名,还有二十多家在洽谈。

    ”林枫如数家珍,“包括本县的龙头企业,也有外地来的投资商。

    ” 采访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结束时,张记者满意地说:“林同志介绍得很详细,我们对这个项目很有兴趣。

    回去后要写一篇深度报道。

    ” 送走记者,林枫回到办公室,继续处理手头的工作。

    他并没有把这次采访太放在心上,毕竟产业园区的建设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然而,一个星期后,省报在头版刊登了题为《青泉县探索乡镇企业发展新路径》的报道,详细介绍了产业园区的规划理念和创新做法。

    文章中还特别提到了林枫的名字,称他是“具有前瞻思维的年轻干部”。

     这篇报道在青泉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林枫,你上省报了!”早上刚上班,王磊就拿着报纸冲进办公室,“头版啊!这下你可出名了!” 科室里的同事纷纷围过来,传阅着报纸,看向林枫的眼神充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