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招商引资

关灯
春节的鞭炮声仿佛还在耳边,正月初八,青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已经全员到岗,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破格提拔带来的兴奋感早已沉淀,林枫深知,坐在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这个位置上,光是“年轻有为”的夸赞远远不够,他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而成绩的核心,就是招商引资——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临时指挥部里,林枫召集了管委会现有的五名工作人员开会。

    屋里还带着年节的寒气,但气氛却有些火热。

     “林主任,这是初步整理的潜在招商对象名单。

    ”工作人员小陈递过来一份手写的名单,上面列出了青泉县及周边地区一些规模稍大的农机配件企业。

     林枫扫了一眼,摇了摇头,语气平和但坚定:“思路要打开。

    我们的目标,不能只盯着本地这些‘小鱼小虾’。

    要敢于去钓‘大鱼’,吸引县外、甚至省外的优质企业。

    ” 他走到墙上挂着的手绘园区规划图前,用手指点着核心区:“这里,我们要引进的是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的大企业,他们能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本地企业更多是作为配套,填充产业链的上下游。

    ” “可是,林主任,”老李面露难色,“我们青泉县位置偏,交通也不算便利,那些大企业凭什么愿意来我们这投资?” “问得好。

    ”林枫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优势在哪里?第一,土地成本低;第二,劳动力充裕且成本较低;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们提供了完整的产业配套和集中的政策服务。

    企业来了,不用自己修路、拉电、处理复杂的审批,可以‘拎包入住’,专心搞生产。

    ”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重磅想法:“我准备向县里申请,出台一份《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

    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入驻企业最大限度的优惠。

    ” 在场的人都吸了一口气。

    这在当时可是相当前沿的想法,意味着县里要让出大量眼前利益。

     “这…县里能同意吗?”小陈迟疑地问。

     “事在人为。

    只要我们能把道理讲透,把长远账算明白,我相信王县长和县委是有魄力和远见的。

    ”林枫语气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信心,“老李,你负责牵头,参照南方先进地区的政策,结合我们县的实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