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提质增效

关灯
,开发区管委会这台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然而,任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

     “技术创新伙伴计划”刚一推出,就遇到了阻力。

    一些习惯了原有生产方式的小企业主并不买账。

     一位做铸造件的老板在对接会上直接抱怨:“林主任,不是我们不支持。

    请专家、搞研发,那都是要花钱的!我们小本经营,利润薄,折腾不起啊!能把现有产品质量做好,就不错了。

    ” 面对质疑,林枫没有强行推行,而是选择了典型引路。

    他亲自协调,为吴氏阀门对接了省理工大学机械系的一位教授,针对其阀门密封件耐磨性不足的问题进行联合攻关。

    三个月后,新技术应用,产品寿命提升了30%,成本反而有所下降,吴氏阀门凭借此技术优势,成功拿下了一个重要的省外订单。

     在季度园区企业大会上,吴氏阀门的郑经理激动地分享了这次合作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

    台下那些原本观望的小企业主们,眼神开始发生了变化。

     林枫趁热打铁,让管委会筛选了几家有技术改造需求但资金困难的小企业,利用“创新基金”给予了精准支持。

    同时,“企业协作办公室”也成功促成了几家企业的内部采购协议,一家生产标准件的企业,甚至因为园区内部订单稳定,敢于投资更新了设备。

     一点一滴的变化,如同涓涓细流,开始汇聚。

    园区的产业生态,在悄然改善。

     在这个过程中,林枫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务实精神。

    他不再像刚主持开发区时那样事必躬亲,而是更注重建机制、搭平台、优环境,充分发挥团队和市场的作用。

    他的领导风格,愈发沉稳、成熟。

     这天,他正在审阅公共技术中心的设备采购清单,秘书小张进来汇报:“林主任,县委办通知,明天上午九点,在县委会议室,召开县长办公会,请您准时参加。

    另外……听说市里主要领导可能会来。

    ” 县长办公会,市领导参加?林枫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不是一次普通的会议。

    他隐约感觉到,青泉县,或许又将迎来一个重要的机遇,而他和他的开发区,很可能再次被推到舞台的中央。

    他合上文件夹,目光投向窗外生机勃勃的园区,心中已然做好了准备。

     喜欢当国委回首三十年请大家收藏:()当国委回首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