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暗度陈仓

关灯
就在北阳内外交困,林枫承受巨大压力之际,一个来自更高层面的动向,打破了僵局。

    国家层面为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决定启动一项名为“国家战略性产业集群培育计划”的试点工作,将在全国选取几个基础好、潜力大的区域,集中资源扶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申报工作由国家和省两级发改委牵头。

     消息传到北阳,林枫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打破困局的绝佳机会,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

    如果能将北阳乃至全省的某个产业集群成功纳入国家试点,将带来巨大的政策红利、资金支持和国家级的关注度,这无疑是对北阳改革方向的最高肯定,也能从根本上瓦解赵伯涛等人对北阳发展的掣肘。

     然而,申报之路注定布满荆棘。

    首先,省内层面的初选和推荐就是一道难关。

    作为分管发改委的省级领导,赵伯涛拥有极大的话语权。

    他怎么可能支持自己正在打压的北阳和林枫? 果然,在初步酝酿会上,赵伯涛一系的官员就明确提出,应该集中全省资源,推荐省会长远市(非北阳)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认为其“基础更扎实,规模更大,更具代表性”。

    试图直接将北阳排除在外。

     林枫深知,常规的申报路径很可能被赵伯涛堵死。

    他必须“暗度陈仓”,另辟蹊径。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整合智力资源。

    他亲自点将,成立了一个高度保密、直接向他负责的申报工作专班,成员包括市发改委、工信局的业务骨干,以及他从省社科院、北阳大学秘密邀请的几位顶尖产业经济学者。

    他们的任务,不是准备常规的申报材料,而是围绕北阳正在形成的“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融合集群”进行深度研究和战略包装。

     “我们的优势不在于规模,而在于结构和潜力!”林枫在秘密会议上指出,“北阳有‘民声呼应’平台沉淀的城市运行数据和产业需求数据,有基于此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来的众多数字经济独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