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风暴之眼2015

关灯
赵伯涛“长河截流”式的反击被林枫以扎实的内功和巧妙的“通天”手段化解,双方在省级层面的博弈暂时陷入了僵持。

    但所有人都清楚,这平静的水面下,暗流只会更加汹涌。

    赵伯涛需要一个更具颠覆性、更能从根本上动摇林枫根基的突破口。

     这个机会,随着2015年春夏之交,一场席卷全球资本市场,并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的巨大波动而来——A股市场的剧烈震荡(“股灾”)。

     这场始于年中,以杠杆资金推动、泡沫快速积聚后又以断崖式下跌为特征的股市异常波动,不仅让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更暴露出金融监管、资金杠杆等方面的巨大风险。

    中央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切实维护金融稳定,排查风险,并严肃查处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

     赵伯涛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

    他深知,林枫在北阳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新兴经济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利用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并引导本地国资平台和民间资本参与。

    在北阳高新区,聚集着一批近年来备受资本追捧的“明星”科创企业。

     赵伯涛的智囊团很快为他勾勒出一条攻击路线:将北阳的产业发展与这场金融风暴挂钩,质疑林枫主导下,北阳存在“盲目追逐资本概念”、“催生科技泡沫”,甚至可能隐藏着“利益输送”和“金融风险”。

     攻击首先从舆论开始。

    几家与赵伯涛关系密切的财经媒体,几乎同时刊发深度调查或评论文章,标题诸如《北阳“独角兽”光环下的资本迷思》、《科技创新还是概念炒作?——北阳高新区部分企业估值虚高调查》、《警惕地方发展冲动下的金融风险洼地》。

     这些文章,看似客观理性,实则精心选取角度,将北阳几家正常经营但估值较高的科创企业,与市场上一些纯粹炒概念的“伪创新”公司混为一谈,暗示北阳的发展模式存在“脱实向虚”的风险,并意味深长地提及“地方主要领导的政策导向对资本流向的显着影响”。

     与此同时,一封封经过精心包装的“群众来信”和“专家内参”被送达省委、省政府甚至更高层面的案头。

    信中“忧心忡忡”地指出,北阳市在推动企业上市和引导基金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标准模糊”、“程序不透明”等问题,个别企业与某些资本方关系“过于密切”,暗示背后或有权力寻租空间,并将其与当前中央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