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陶器与新的危机
关灯
小
中
大
脸都是泥,憋出来的“碗”像个歪脖子南瓜,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俺看这比打枪难多了!”李铁柱懊恼地甩着手上的泥。
苏青却展现出了惊人的耐心和天赋。
她静静地坐在转盘前,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新开始。
她的手指纤细而稳定,眼神专注。
慢慢地,她手下旋转的泥巴开始听话,渐渐有了器皿的雏形。
“成了!苏教员,你成功了!”一个战士指着苏青手下那个虽然粗糙但已具碗形的泥坯,惊喜地叫道。
众人围拢过来,看着苏青手下那个小小的、粗糙的泥碗,仿佛看到了绝世珍宝。
苏青的脸微微泛红,额头上带着细密的汗珠,眼中充满了成就感的喜悦。
在苏青的带动和两位维吾尔族老人的指点下,越来越多的战士掌握了初步的塑形技巧。
虽然做出来的陶坯大小不一,厚薄不均,歪歪扭扭,但总算是像模像样的器皿了! 接下来是晾干。
戈壁干燥的空气和强烈的日照,使得泥坯很快变硬。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烧制! 宋书羽采用系统提供的“堆烧法”。
他们在空地上挖了一个浅坑,将完全干透的陶坯小心翼翼地码放在坑底,然后在陶坯周围和顶部堆上厚厚的干柴、红柳根和骆驼刺。
点火! 火焰熊熊燃起,浓烟滚滚。
所有人都紧张地围在火堆旁,看着火焰吞噬了那些凝聚了他们心血的泥坯。
温度的控制全靠经验,宋书羽和两位维吾尔族老人不停地观察火色,指挥战士们添加或减少柴火。
烧制持续了大半天。
当火焰渐渐熄灭,只剩下通红的炭火和冒着青烟的灰烬时,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等待陶器冷却的过程无比漫长。
终于,温度降了下来。
宋书羽用一根长木棍,小心翼翼地拨开灰烬。
映入眼帘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大部分陶器都烧制成功了!虽然颜色灰黑,表面粗糙,布满气泡和沙眼,但它们确确实实变成了坚硬的、敲起来当当响的陶器! 有碗,有盆,有罐子!虽然丑陋,却是他们亲手创造的、属于沙枣坡的第一批工业产品! “成功了!我们烧出陶器了!” 狂喜的欢呼声响彻营地!战士们争相传看着这些丑陋却珍贵的陶器,如同捧着稀世珍宝。
李铁柱拿起一个他亲手参与制作的、歪把子的陶碗,咧着嘴傻笑:“嘿嘿,以后俺就用这个吃
“俺看这比打枪难多了!”李铁柱懊恼地甩着手上的泥。
苏青却展现出了惊人的耐心和天赋。
她静静地坐在转盘前,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新开始。
她的手指纤细而稳定,眼神专注。
慢慢地,她手下旋转的泥巴开始听话,渐渐有了器皿的雏形。
“成了!苏教员,你成功了!”一个战士指着苏青手下那个虽然粗糙但已具碗形的泥坯,惊喜地叫道。
众人围拢过来,看着苏青手下那个小小的、粗糙的泥碗,仿佛看到了绝世珍宝。
苏青的脸微微泛红,额头上带着细密的汗珠,眼中充满了成就感的喜悦。
在苏青的带动和两位维吾尔族老人的指点下,越来越多的战士掌握了初步的塑形技巧。
虽然做出来的陶坯大小不一,厚薄不均,歪歪扭扭,但总算是像模像样的器皿了! 接下来是晾干。
戈壁干燥的空气和强烈的日照,使得泥坯很快变硬。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烧制! 宋书羽采用系统提供的“堆烧法”。
他们在空地上挖了一个浅坑,将完全干透的陶坯小心翼翼地码放在坑底,然后在陶坯周围和顶部堆上厚厚的干柴、红柳根和骆驼刺。
点火! 火焰熊熊燃起,浓烟滚滚。
所有人都紧张地围在火堆旁,看着火焰吞噬了那些凝聚了他们心血的泥坯。
温度的控制全靠经验,宋书羽和两位维吾尔族老人不停地观察火色,指挥战士们添加或减少柴火。
烧制持续了大半天。
当火焰渐渐熄灭,只剩下通红的炭火和冒着青烟的灰烬时,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等待陶器冷却的过程无比漫长。
终于,温度降了下来。
宋书羽用一根长木棍,小心翼翼地拨开灰烬。
映入眼帘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大部分陶器都烧制成功了!虽然颜色灰黑,表面粗糙,布满气泡和沙眼,但它们确确实实变成了坚硬的、敲起来当当响的陶器! 有碗,有盆,有罐子!虽然丑陋,却是他们亲手创造的、属于沙枣坡的第一批工业产品! “成功了!我们烧出陶器了!” 狂喜的欢呼声响彻营地!战士们争相传看着这些丑陋却珍贵的陶器,如同捧着稀世珍宝。
李铁柱拿起一个他亲手参与制作的、歪把子的陶碗,咧着嘴傻笑:“嘿嘿,以后俺就用这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