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火与风的考验

关灯
入井底。

    如果火焰明显变弱或熄灭,说明氧气不足;如果火焰燃烧正常,则相对安全。

     这是一个笨办法,却是在当前条件下能想到的最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

     鼓风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

    当再次将马灯放入井底,看到火焰稳定燃烧时,宋书羽稍稍松了口气。

     “我下去看看!”宋书羽说着,就要往身上绑绳子。

     “不行!太危险了!”王营长和苏青几乎同时出声阻止。

     “我必须下去!”宋书羽语气坚决,“只有亲自了解下面的具体情况,才能找到根本的解决办法。

    放心,我会带着点燃的蜡烛,一旦火焰变弱,我立刻上来!上面保持鼓风不要停!” 见他态度坚决,王营长只好同意,再三叮嘱:“一定小心!感觉不对立刻发信号!” 宋书羽将一根粗绳系在腰间,另一头由井上的李铁柱等人紧紧拉住。

    他一手举着一根点燃的粗蜡烛,一手抓着井壁的胡杨木支撑圈,小心翼翼地沿着竖井向下爬去。

     越往下,空气越发潮湿阴冷,烛火微微晃动。

    井壁上渗出的水珠在烛光下反射着微光。

    他仔细感受着呼吸,留意着蜡烛火焰的变化。

     终于下到了近十米深的井底。

    这里已经开挖出了一段数米长的水平集水巷道(暗渠的起始部分)。

    巷道内空气流通极差,即使上面在鼓风,依然能感到一丝胸闷。

    蜡烛的火焰在这里变得有些微弱,颜色发黄。

     他仔细观察巷道壁,发现有些地方的土层颜色发黑,带着一股淡淡的、类似臭鸡蛋的霉味。

     “看来不只是二氧化碳,可能还有少量硫化氢……”宋书羽心情沉重。

    硫化氢毒性更强! 他不敢久留,收集了一些土样,迅速发出了上拉的信号。

     回到地面,宋书羽将情况告知了王营长和阿卜杜勒。

     “需要更强的通风,光靠风箱不够。

    ”宋书羽喘息着说,“而且,最好能在挖掘时,有办法实时监测前方的气体。

    ” 阿卜杜勒大叔听着宋书羽的描述,看着那根简陋的陶管和巨大的风箱,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忽然,他拍了拍脑袋:“我想起来了!我年轻时听更老的老人说过,他们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