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风暴前夜

关灯
侦察小队带回来的染血地图,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沙枣坡营地激起了复仇的狂澜。

    悲痛化作了力量,愤怒凝聚了决心。

    无需更多动员,每一个战士都明白,与盘踞在魔鬼巢穴中敌人的最终决战,已不可避免。

     营地的工作重心,几乎全部转向了战前准备。

    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气氛,取代了往日生产建设的繁忙。

     军事训练强化:在李铁柱和伤愈归队的孙德胜(他坚持不肯休息)的带领下,战士们开始了针对魔鬼城复杂地形的强化训练。

    内容包括:小队巷战(模拟雅丹群环境)、夜间突袭、攀爬陡峭的雅丹土壁、在迷宫般的沟壑中快速识别方向和定位、以及针对敌火力点的攻坚战术配合。

    训练场上,喊杀声、枪声(空包弹和实弹交替)、爆炸声(训练用炸药)此起彼伏,尘土飞扬。

     装备检查与配给:苏青带领后勤人员,对营地所有武器弹药进行了彻底的清点和保养。

    缴获的冲锋枪、轻机枪被配发到战斗班组。

    弹药被优先保障,每个战士都配发了比平时多一倍的基数。

    工兵锹、绳索、爆破筒(土法制)、信号弹、急救包等物资也一一检查到位。

     情报研判与计划制定:指挥所的地窝子里,几乎每晚都灯火通明。

    宋书羽、苏青、李铁柱、孙德胜、阿卜杜勒大叔等核心骨干,围着那张放大的、标注了更多细节的魔鬼城地图,反复推演。

     “根据孙班长他们观察,敌人主要火力点分布在这几个制高点上,控制了进入巢穴的主要通道。

    ” “这个矿井入口是重点,外面有简易工事,门口有机枪阵地。

    ” “我们需要一支精锐的突击队,趁夜色掩护,秘密渗透进去,拔掉外围哨兵和火力点,直扑矿井入口。

    ” “同时,主力部队在外围策应,吸引敌人注意力,并阻击可能从其他方向来的援敌。

    ” “行动时间,定在五天后,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 作战方案在一次次的争论和修改中,逐渐完善,细化到每一个小组,每一个人。

     后勤保障:炊事班日夜不停地制作便于携带、耐储存的干粮,主要是烤馕、风干肉和奶疙瘩。

    女兵们则加班加点,缝补和加固战士们的军装,制作更多的急救包和绑腿。

    阿卜杜勒大叔的部落也送来了他们珍藏的肉干和草药,支援即将出征的队伍。

     整个营地,如同一个绷紧了弦的弓,蓄势待发。

     然而,在这紧张备战的气氛中,宋书羽却保持着异常的冷静。

    他深知,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能有丝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