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虎口拔牙

关灯
受检查!”一名队正模样的军官厉声喝道,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苏逸与林羽依言下车,排在队伍末尾。

    林羽默默接过车夫的钱,打发其离开,然后提着两人的简单行李,落后苏逸半步站立,目光低垂,一副忠心护卫的模样,但全身肌肉却微微绷紧,处于随时可以暴起发难的状态。

     队伍缓慢前行。

    苏逸看到,守城兵士对携带货物的商贩检查尤为仔细,翻箱倒柜,甚至用长矛探刺。

    而对像他这样的读书人,虽不至于如此粗鲁,但盘问也极为详尽。

    路引、籍贯、入城目的、投奔何人……问题一个接一个。

    几名与苏逸年纪相仿的年轻男子被反复盘问,甚至被要求背诵籍贯地的风土人情以验明正身,稍有迟疑或错漏,便被带到一旁详细审查。

     显然,秦嵩的网,撒得又密又紧。

     终于,轮到了苏逸二人。

     那队正上下打量着苏逸,目光在他洗得发白的衣领和指尖隐约的墨痕上停留了一瞬,又扫过他身后气息沉稳的林羽,沉声道:“路引!” 苏逸从容不迫地从怀中取出那份由杜老先生精心伪造的路引,双手奉上。

    路引用纸、印鉴、格式,乃至沿途关卡的验戳,都做得天衣无缝。

     队正仔细查验着路引,又对比了一下苏逸的容貌(与通缉令上的苏逸只有五六分相似,且气质迥异),问道:“姓名,籍贯,入京所为何事?” “学生苏慕言,祖籍江南余杭。

    ”苏逸语气平和,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温雅,“家中清贫,北上京城,一为游学访友,增广见闻;二来,亦盼能得遇机缘,或可谋一馆阁之职,以慰先祖期望。

    ”他指了指行囊中的文稿,“这些是学生平日习作,还请军爷过目。

    ”他主动示弱,表明“家道中落”和“寻求机会”,反而更符合一个落魄书生的心态。

     队正随意翻了翻那些诗文稿件,见字迹清秀,内容多是风花雪月或怀才不遇之感,便不再细看。

    他又将目光转向林羽:“此人是谁?” “这是学生的护卫,林羽。

    ”苏逸解释道,“学生孤身上路,家中不放心,故雇请林护卫一路护送。

    ”这套说辞也合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