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朝堂风向

关灯
若不得秦相点头,户部那边也是一拖再拖。

    更别提…听闻北方几个边镇的将领,也与相府往来密切。

    ”他提到边镇将领时,目光若有若无地扫了苏逸一眼,显然还记得苏逸那次在文会上关于边事的言论。

     苏逸心中凛然,面上却不动声色,为众人斟满酒,缓声道:“如此说来,如今朝堂之上,竟是秦相一言九鼎?难道满朝文武,便无人能与之抗衡么?”他问得小心翼翼,像一个初涉世事、对朝堂充满好奇又略带忧虑的年轻书生。

     李逸风冷哼一声:“抗衡?谈何容易!首辅周阁老年事已高,基本不理政务。

    次辅陈大人倒是清廉刚正,但势单力薄,几次在朝会上与秦相争执,皆因陛下…唉,皆因陛下倾向于秦相而作罢。

    其余官员,要么依附秦党,以求进身之阶;要么明哲保身,缄口不言;如徐老这般敢于直言、德高望重的老臣,也多被架空,只能寄情于山水诗文了。

    ” 张承宗补充道:“也并非全无希望。

    徐老、陈次辅,还有都察院的周廷儒御史(苏逸心中一动,记起江陵之事)等一批清流官员,虽暂处下风,但仍在暗中联络,积蓄力量。

    只待…只待时机。

    ”他所说的“时机”为何,众人心照不宣,或许是指皇帝态度转变,或许是指秦嵩犯下大错,又或许…是更不可言说的变故。

     王文瀚压低声音,透露了一个更为具体的信息:“家父前日听闻,陛下近日头风之疾又犯了,已连续数日未曾视朝。

    如今所有奏章,皆由司礼监汇总后,直接送至相府,由秦相批红(代皇帝批阅奏章)后再下发。

    这…这几乎与摄政无异了!” 此言一出,书房内陷入一片沉寂。

    皇帝病重,权相代理朝政,这意味着秦嵩的权力在短期内达到了顶峰,也意味着任何针对他的行动,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阻力。

     苏逸默默消化着这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