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将计就计

关灯
诗会上,苏逸“恰好”也在受邀之列。

    他依旧是那身半旧青衫,但眉宇间似乎比往日多了几分刻意张扬的神采。

     诗会之上,众人以“牡丹”为题唱和。

    轮到苏逸时,他并未如以往般谦逊推让,而是当仁不让,挥毫泼墨,一首咏牡丹的七律顷刻而成。

    诗句辞藻华丽,气象雍容,极力赞美国色天香,隐隐也将赏花宴的主人捧了一番,引得主人抚掌大笑,连声称赞。

     “慕言兄此诗,富丽堂皇,真有‘花开时节动京城’之气魄啊!”有人奉承道。

     苏逸面露得色,嘴上却谦逊道:“诸位过奖了,不过是应景之作,难登大雅之堂。

    ”但那微微扬起的下巴和眼中一闪而逝的矜傲,却未能逃过某些有心人的观察。

     诗会间隙,话题不知怎的又转到了北疆战事。

    一位与秦党走得稍近的官员故意叹息道:“如今狄人猖獗,边关不宁,真是令人忧心啊!” 苏逸立刻接口,语气带着几分年轻人特有的激愤:“不错!狄人蛮夷,畏威而不怀德!朝廷正当派遣精兵强将,犁庭扫穴,一举荡平边患,方能彰显我天朝国威!似如今这般小打小闹,徒耗钱粮,岂是长久之计?”他这番“主战”言论,与之前在青云社内含蓄深沉的风格大相径庭,显得颇为激进和…天真。

     那官员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面上却附和道:“苏公子年少有为,壮志可嘉!只是用兵之事,牵涉甚广,还需从长计议啊。

    ” 苏逸似乎并未听出对方话中的敷衍,反而更显激动:“有何可从长计议的?兵法云,‘兵贵神速’!若朝廷能用我…我虽不才,也愿投笔从戎,效仿班定远,立功异域!”他这番“投笔从戎”的豪言壮语,在旁人听来,更像是不谙世事的书生狂言,引来几声低低的窃笑。

     又过了几日,在一家颇受士子欢迎的茶馆内,苏逸“偶遇”了两位青云社的友人。

    交谈中,他“无意”间流露出对即将到来的科举的志在必得,以及对京城某些权贵子弟无需经过艰苦科举便能得官的些许“羡慕”与“不平”。

     “唉,似我等寒门学子,十年寒窗,不知要经历多少磨难,方能有望金榜题名。

    哪里比得上